硫汞灵Diurgin
编码XM04R3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有机汞化合物)。
- 来源与性状
- 来源: 人工合成的含汞有机化合物(通常为羟汞烷基衍生物)。
- 性状: 历史上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可溶于水或醇类溶剂。注射剂形式给药。
- 历史与定义: 硫汞灵(Diurgin)是20世纪30-50年代使用的强效利尿剂,代表药物如汞撒利(Mersalyl)。其活性依赖于释放的汞离子(Hg²⁺),通过不可逆抑制肾小管细胞巯基酶(如Na⁺-K⁺-ATP酶)发挥作用。因严重毒副作用,已被更安全的利尿剂(如呋塞米)取代。
- 管理级别
- 级别: I.2.3 医疗用毒性药品 (Rx-C3)
- 原因: 有机汞化合物本身具有高毒性。汞离子蓄积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消化道腐蚀、中枢神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符合《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对毒性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 临床价值
- 分类: H1 (警示性退市药)
- 原因:
- 严重毒性: 汞蓄积导致不可逆的肾损伤(蛋白尿、血尿、急性肾衰竭)、消化道溃疡/出血、口腔炎、神经毒性(震颤、兴奋、昏迷)风险极高。
- 电解质紊乱: 强效排钠、氯的同时也显著排钾,易致严重低氯性碱中毒和低钾血症。
- 被更安全药物替代: 20世纪60年代后,髓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布美他尼)因其高效、非汞基、可口服且毒性显著降低,完全取代了汞利尿剂。
- 禁忌症广泛: 禁用于肾功能不全、结肠炎、低钾血症等患者,极大限制临床使用。
- 权威机构退市: 全球主要药品监管机构(如FDA、EMA)因其不可接受的风险收益比,早已撤销其上市许可。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核心功效: 强效利尿、促尿钠/氯排泄(作用部位主要为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
- 历史临床应用(已淘汰):
- 顽固性水肿: 曾用于对噻嗪类利尿剂反应不佳的心源性水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肝源性水肿。需与氯化铵合用(提供Cl⁻并酸化尿液以增强利尿效果)。
- 辅助治疗: 极少数情况下曾用于严重高血压伴有显著水肿且其他治疗无效者(风险极高)。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严重且常见)
- 肾脏毒性: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无尿、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衰竭(核心致命副作用)。
-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 严重低钾血症(肌无力、心律失常风险↑)。
- 低氯性碱中毒(需合用氯化铵部分缓解)。
- 低钠血症。
- 消化道毒性: 口腔炎、金属味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溃疡。
- 心血管系统: 低血压(过度利尿)、心律失常(与低钾相关)。
- 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震颤、感觉异常、兴奋、谵妄、昏迷(汞中毒表现)。
- 过敏反应: 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其他: 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肝酶升高。
-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
- 肾功能不全(任何程度,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 无尿。
- 已知对汞或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
-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结肠炎。
- 严重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
- 妊娠期、哺乳期(汞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致胎儿/婴儿中毒)。
- 相对禁忌与高风险人群:
- 肝功能不全(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和肝性脑病风险)。
-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蓄积风险高)。
- 同时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NSAIDs)。
- 同时使用强心苷类药物(低钾血症增加洋地黄中毒风险)。
- 关键注意事项(历史使用原则,现无应用):
- 必须严密监测: 尿量、肾功能(BUN、肌酐)、血电解质(Na⁺, K⁺, Cl⁻, HCO₃⁻)。
- 需补充氯化钾: 几乎常规需要,以对抗严重失钾。
- 需合用氯化铵: 增强利尿效果并减少低氯性碱中毒发生(但增加酸负荷)。
- 间歇给药: 避免连续每日使用,以减少蓄积中毒风险(如每周1-2次)。
- 注射部位反应: 肌注可引起疼痛、无菌性脓肿。
重要警示:硫汞灵(Diurgin)及其同类汞利尿剂因无法克服的严重毒性,已在全球范围内被淘汰数十年。现代临床实践中绝无使用该药物的指征。任何关于水肿或高血压的治疗,均应选择经现代医学验证、安全性可控的利尿剂(如袢利尿剂、噻嗪类、保钾利尿剂)。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生处方和指导用药,切勿尝试使用此类已淘汰的危险药物。
参考文献
-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经典版本,如第5-8版): 详细描述了汞利尿剂(如汞撒利)的作用机制(抑制肾小管巯基酶)、药理效应、临床应用(历史)、以及详尽的不良反应清单(肾毒性、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反应等),并明确其被髓袢利尿剂取代的原因。
- Martindale: 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 (历史版本): 记载了硫汞灵(Diurgin)或其代表药物汞撒利(Mersalyl)的化学性质、剂型、剂量(历史用法)、禁忌症(尤其强调肾病患者禁用)和毒性。
- 早期临床研究论文 (e.g., JAMA, Lancet, 1940s-1960s): 文献报道了使用汞利尿剂后发生的急性肾衰竭病例,详细描述了其肾毒性病理(肾小管坏死)和临床表现。同时期文献也记录了其导致的严重低钾血症和低氯性碱中毒。
- Kellum, J. A., & Lameire, N. (2013).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 KDIGO summary.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 3(1), 1-15. 现代指南虽不涉及汞剂,但其定义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病理与汞中毒性肾病高度吻合,佐证其肾毒性机制。
- Ellenhorn, M. J., Schonwald, S., Ordog, G., & Wasserberger, J. (Eds.). (1997). Ellenhorn's Medical Toxic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uman Poisoning (2nd ed.). Williams & Wilkins. 对汞(包括有机汞化合物)的毒理学有系统阐述,涵盖肾脏、胃肠道和神经系统毒性,符合硫汞灵的副作用谱。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历史文件及《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明确将含汞药物纳入毒性药品管理范畴,其生产、供应和使用受到严格限制,为Rx-C3分类提供法规依据。
(注:由于该药物已淘汰数十年,最新版核心药理学教材(如G&G 14th)仅简要提及历史,详细信息需查阅早期版本或历史文献。以上引用涵盖药理、临床、毒理及法规依据,符合专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