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试点研究探讨生酮饮食作为大学生重度抑郁症的辅助疗法A pilot study examining a ketogenic diet as an adjunct therapy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健康研究 / 来源:www.nature.com美国 - 英语2025-09-11 01:13:20 - 阅读时长6分钟 - 2754字
本研究对24名确诊重度抑郁症的大学生实施10-12周生酮饮食干预,结果显示抑郁症状(PHQ-9评分下降69%、HRSD评分下降71%)、整体幸福感和认知功能显著改善,同时体重和脂肪量分别减少6.2%和13%。研究发现生酮饮食在代谢健康改善和神经炎症调节方面可能通过多重机制发挥抗抑郁作用。
生酮饮食大学生重度抑郁症辅助疗法抑郁症状代谢健康身体成分认知功能营养干预心理健康
一项试点研究探讨生酮饮食作为大学生重度抑郁症的辅助疗法

摘要

生酮饮食(KD)作为神经系统和神经精神疾病(包括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的辅助疗法已显示出潜力。本研究评估了年轻成年重度抑郁症患者对生酮饮食的耐受性,并检测了抑郁症状和代谢健康指标。24名接受标准心理咨询和/或药物治疗的学生参与了为期10-12周的生酮饮食干预,包括部分饮食供应、高频饮食咨询以及每日早晨检测毛细血管R-β-羟基丁酸(R-BHB)。主要情绪指标包括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次要指标包括身体成分、神经认知功能以及血液激素和炎症标志物。16名学生(10女6男,平均年龄24岁)完成干预。73%的时间内达到营养性生酮(R-BHB>0.5 mM)。干预后抑郁症状显著下降(PHQ-9下降69%,HRSD下降71%;p<0.001),改善发生在2-6周内。整体幸福感提高近3倍(p<0.001)。体重(-6.2%;p=0.002)和脂肪量(-13.0%;p<0.001)下降。血清瘦素减少(-52%;p=0.009),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加(+32%;p=0.029)。多项认知任务表现改善。对于PHQ-9和HRSD评分轻中度抑郁的学生,为期10-12周的完善生酮饮食(WFKD)是一种可行的辅助疗法,可能与抑郁症状、幸福感、身体成分和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关。

引言

重度抑郁症是一种影响全球超过5%成年人的重大疾病。自2019年第二季度至2020年6月新冠疫情初期,抑郁症患病率从6.5%激增至24.3%。大学校园内抑郁症显著增加,成为年轻人中最普遍的精神健康障碍之一。当前的心理治疗(如行为激活、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可单独或联合实施,并能带来临床显著改善。抑郁症也可通过药物治疗,单独或与行为干预结合使用。然而药物治疗可能伴随焦虑、性欲减退、恶心、失眠和代谢健康恶化,这些可能加剧抑郁症状。

尽管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在许多病例中有效,但未解决代谢紊乱对抑郁症病理生理的潜在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健康不良(包括胰岛素抵抗和/或代谢综合征)可能增加抑郁症风险。体脂过高的个体更可能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并报告抑郁症状。肥胖、胰岛素抵抗和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可能部分通过炎症通路改变介导,表现为多种免疫/炎症介质(如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鉴于代谢功能紊乱可能是抑郁症的调节因子,营养干预可能增强心理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

伦理批准与知情同意

本研究经俄亥俄州立大学人类科学部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IRB编号2022H0271),符合《赫尔辛基宣言》(2013版)最新标准。所有参与者在入组前均被告知实验流程、潜在风险和研究目的,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未包含任何可识别参与者图像。

饮食干预

在基线测试前,参与者接受饮食教育以确保理解生酮饮食原则。干预开始后,参与者获得个性化营养指导和持续支持。通过HIPAA合规的通讯软件(Healthie)进行沟通。提供10份预包装生酮餐(Factor 75),并定期供应优质脂肪、坚果、奶酪等食品。生酮饮食需达到血液R-BHB>0.5 mM,要求大多数参与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50克,蛋白质约1.5克/千克体重,脂肪则主要来自单不饱和和饱和脂肪源。为缓解生酮初期的"酮流感"(钠和液体流失),提供电解质补充包。

统计分析

对16名完成者进行重复测量混合效应方差分析(RM ANOVA),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Friedman检验。使用协方差分析(ANCOVA)评估抑郁评分变化,采用意图治疗(ITT)分析纳入所有参与者。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探索抑郁评分与体重、酮体的关联。显著性水平设为α≤0.05。

结果

依从性与代谢指标

16名完成者73%的时间内维持R-BHB≥0.5 mM(平均0.7 mM)。8名中途退出者中7人原因与饮食无关,1人因饮食压力在第2周退出。完成者77%的干预日报告酮体和血糖数据,空腹血糖维持正常范围(70-100 mg/dL)。8名药物治疗者中1人减少SSRI剂量,1人改用SNRI药物,无其他药物调整。药物状态与时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60)。

抑郁症状改善

完成者PHQ-9评分第2周下降37%(p=0.013),第10-12周达69%改善(p<0.001)。ITT分析显示24名参与者PHQ-9评分改善65%。HRSD评分第6周下降59%,第10-12周达71%改善(p<0.001),所有参与者第10-12周评分均<10(无中重度抑郁)。WHO-5评分第2周提高2倍,终期达3倍改善(p<0.001)。

身体成分与生化标志物

完成者平均减重5.0公斤(-6.2%;p<0.001),15人达到临床显著减重。体脂率下降2.4%(p<0.001),脂肪量减少3.3公斤(p<0.001),瘦体重减少1.1公斤(p=0.035)(脂肪:瘦体重=3:1)。仅瘦素(-52%;p=0.009)和BDNF(+32%;p=0.029)显著变化,HOMA-IR降低28%(p=0.151)未达显著。钙(+3%;p=0.003)和尿素氮(+14%;p=0.029)升高,丙氨酸转氨酶下降27%(p=0.028)。

认知功能

情景记忆(听觉词语学习测试+10%;p=0.032)、处理速度(口语符号数字测试+5%;p=0.046,模式比较测试+4%;p=0.021)显著改善。维度卡片排序测试原始得分接近显著(-2%;p=0.057)。

讨论

本研究首次证实完善生酮饮食作为辅助疗法对接受心理咨询和/或药物治疗的大学生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可行性。参与者达到营养性生酮状态,联合干预带来抑郁症状、整体幸福感、身体成分和认知功能的显著改善。

潜在机制

生酮饮食可能通过多重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1. 炎症降低:与抑郁症相关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
  2. BDNF增强:β-羟基丁酸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32%)
  3. 神经保护:海马区结构和功能改善
  4. 脑网络稳定:fMRI显示脑网络稳定性提高
  5. 代谢健康:显著减重(-6.2%)和体脂减少(-13%)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采用单组设计无对照组,无法区分生酮饮食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独立效应。参与者自愿加入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且知晓研究目的可能影响自我报告结果。不同咨询提供者的服务类型和频率未标准化。

结论

本研究显示,对于接受传统治疗的大学生重度抑郁症患者,完善生酮饮食作为辅助疗法具有可行性,并能带来显著且持续的抑郁症状缓解、整体幸福感提升、身体成分改善和认知功能增强。未来需进行更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验证这些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