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AMD与高风险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有关Study links AMD to high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high-risk patient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ophthalmologytimes.com澳大利亚 - 英语2025-09-10 20:40:2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72字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增加存在显著关联,即使在AMD早期阶段,高CVD风险患者仍表现出更高的全因和CVD死亡率。研究表明共享的风险因素(如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及生物通路可能将AMD与CVD联系起来,未来研究需深入探讨基因变异对两者发展的影响。该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1545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现AMD具有预测高风险人群死亡率的潜在价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心血管疾病健康死亡率风险因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脂质代谢补体系统遗传易感性
研究发现AMD与高风险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有关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期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心血管疾病(CVD)存在显著关联。研究显示,即便在AMD早期阶段,高CVD风险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CVD死亡率均显著升高。这项研究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Westmead医学研究所的Richard Kha领导,联合Westmead医院和Bankstown医院的心脏科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研究团队指出,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探讨AMD与CVD的关系,但结论尚存分歧。通过纳入1545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AMD的出现可作为高风险人群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值得关注的是,两种疾病均具有重大健康影响:AMD通过损害视网膜中央视力,导致跌倒、骨折、抑郁及生活失能风险增加;而CVD仍是全球首要死因,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以上。

研究显示,AMD与CVD共享多重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肥胖、种族、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眼底摄影检查,结果显示6.9%(107例)患者存在AMD(含早期86例、晚期21例)。经过9年随访,15.1%(234例)受试者死亡,其中11.3%死于致死性CVD事件。经多变量调整后,任何阶段AMD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均升高(早期HR 2.42,晚期HR 2.25),而CVD死亡风险仅在早期AMD患者中显著升高(HR 2.61)。

研究者提出,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质代谢紊乱等共同生物机制可能解释两者的关联。AMD病理特征中的氧化脂质与载脂蛋白沉积形成的玻璃膜疣,其形成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似。此外,补体系统基因变异(如Y402H和ARMS2 69S等位基因)不仅与AMD发展相关,也与CVD风险及死亡率升高有关。研究团队强调,AMD与CVD死亡率的关系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需重点研究网状伪玻璃膜疣和补体通路基因变异的影响。

机制探讨

目前AMD与CVD死亡率关联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但以下生物通路值得关注:

  1.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两者共同的病理基础,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死亡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 脂质代谢异常:玻璃膜疣中的脂质沉积与动脉斑块形成具有相似性
  3. 补体系统激活:基因变异导致的异常免疫反应同时促进AMD和CVD进展
  4. 遗传易感性:特定基因型(如ARMS2 69S)同时增加两种疾病的死亡风险

研究团队建议,临床医生应对高CVD风险患者常规进行眼底检查,而AMD的早期发现可能为心血管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线索。未来研究需通过基因分型和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特定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