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血压是中风风险因素
血压骤升至180/120毫米汞柱(mmHg)或更高时被称为高血压危象。这种状态可能引发:
- 缺血性中风:脑部血流中断导致组织损伤
- 出血性中风:脑血管破裂出血
- 脑动脉瘤破裂:脑部动脉薄弱区域膨出并爆裂
未治疗的高血压、药物滥用和严重疾病可能引发高血压危象。
紧急呼叫指南
若血压达180/120 mmHg并伴随以下症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胸部或背部疼痛
- 呼吸困难
- 肢体麻木无力
- 视觉异常
- 言语障碍
若血压达该值但无上述症状,应尽快联系医疗人员,通常无需住院。
慢性高血压增加中风风险
正常血压值为120/80 mmHg。持续性高血压会导致:
- 动脉硬化:血管失去弹性变僵硬
- 血管内壁粗糙化
- 血管狭窄
这些病变会导致血流紊乱、血栓形成,进而阻断向脑、心脏、肾脏等器官的供氧。慢性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风险因素,包括冠心病、颈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病变。
中风引发的血压波动
中风前后数小时至数日会出现显著血压波动,可能表现为:
- 危险性低血压(低于90/60 mmHg)
- 血压剧烈震荡
这种不稳定性源于脑细胞缺血反应、脑出血及脑水肿。约80%中风患者会伴随脑水肿症状,进一步加剧血压异常。
中风治疗中的血压管理
血压波动可能造成:
- 加重脑损伤
- 影响心脏、肾脏等器官功能
医疗团队会在中风后密切监测血压,通过药物和输液维持在安全范围(通常收缩压控制在130-180 mmHg),以减少后遗症和全身性并发症。
二次中风预防
已有中风史者需重点防控九项风险因素:
- 吸烟
- 高血压
- 心脏病
- 颈动脉疾病
- 糖尿病
- 高胆固醇/甘油三酯
- 肥胖
- 久坐习惯
- 未管理的压力焦虑
经规范治疗可使二次中风风险降低60%以上。近期研究表明,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优化可使高血压患者中风风险下降27%(Cardiovasc Diabetol 2022)。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