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
完整的病史应包括症状起始与进展特征、风险因素评估及可能诱因。既往头部外伤史(即使轻微)尤为重要,因其可能引发颈动脉夹层导致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的鉴别
单纯症状学不足以准确区分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但恶心、呕吐、头痛等全身性症状及意识水平改变提示颅内压升高,多见于出血性卒中及大面积缺血性卒中。癫痫发作发生率在出血性卒中(28%)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常发生于脑出血起病时或24小时内。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功能缺损特征反映受累脑区,典型卒中综合征包括:
- 单肢、单侧或四肢瘫痪/肌力减弱
- 面部下垂
- 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
- 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
- 构音障碍与言语理解困难
- 眩晕或共济失调
- 失语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特征性表现包括:
- 突发剧烈"雷击样"头痛
- 颈项强直的脑膜刺激征
- 畏光及眼痛
- 恶心呕吐
- 一过性或持续意识丧失
临床评估分级系统包括Hunt-Hess分级、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分级(整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基于CT非增强扫描的Fisher分级(预测血管痉挛风险)。
体格检查
疑似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估包含生命体征监测、头颈部/心肺/腹部/四肢系统检查及快速而全面的神经系统评估[26]。高血压(收缩压>220mmHg)是常见体征,初始血压与发热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26]。
急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水平改变/精神状态异常或昏迷更常见于出血性卒中,常因颅内压升高所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脑膜刺激征。
量化评估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出血评分(ICH Score,整合GC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特征
损伤部位决定功能缺损类型:
优势半球(通常左侧)受累综合征:
- 右侧偏瘫
- 右侧感觉缺失
- 左侧凝视倾向
- 右侧同向偏盲
- 失语症
- 忽视(非典型)
非优势半球(通常右侧)受累综合征:
- 左侧偏瘫
- 左侧感觉缺失
- 右侧凝视倾向
- 左侧同向偏盲
- 左侧忽视(伴左半身注意缺失)
小脑受累提示脑疝与脑干受压高风险,可导致意识水平快速下降,引发呼吸停止或死亡。
特定脑区出血表现:
- 壳核:对侧偏瘫、对侧感觉缺失、对侧凝视麻痹、同向偏盲、失语/忽视/失用
- 丘脑:对侧感觉缺失、对侧偏瘫、凝视麻痹、同向偏盲、瞳孔缩小、失语或意识模糊
- 脑叶:对侧偏瘫/感觉缺失、对侧凝视麻痹、同向偏盲、淡漠、失语/忽视/失用
- 尾状核:对侧偏瘫、对侧凝视麻痹或意识模糊
- 脑干:四肢瘫、面瘫、意识水平下降、凝视麻痹、眼球浮动、瞳孔缩小或自主神经不稳定
- 小脑:同侧共济失调、面瘫、感觉缺失、凝视麻痹、垂直分离性斜视、瞳孔缩小或意识水平下降
脑干/小脑受累其他征象:
- 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
- 眩晕或耳鸣
- 恶心呕吐
- 偏瘫或四肢瘫
- 单侧或四肢感觉丧失
- 眼球运动异常(复视/眼球震颤)
- 咽喉部无力/吞咽困难
- 交叉性症状(同侧面部与对侧躯体受累)
其他表现包括从轻微头痛到严重神经功能破坏的多种卒中综合征,部分病例可表现为新发癫痫发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