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WHO Enfermedad pulmonar obstructiva crónica (EPOC)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who.int国际组织 - 西班牙语2025-08-13 15:18:48 - 阅读时长5分钟 - 2070字
本文详述全球心血管疾病现状,包括死亡率数据、疾病类型、风险因素、临床症状及防治策略。数据显示2019年心血管疾病导致1790万例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2%,其中85%为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文中特别强调贫困人群的疾病负担,阐述世卫组织2025年防控目标,并提出通过健康行为干预和医疗体系强化实现疾病防控。
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预防风险因素常见症状风湿性心脏病中低收入国家降低负担治疗世卫组织应对措施
心血管疾病

数据与统计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死亡原因
  • 2019年估计有1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2%。其中85%由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所致
  • 四分之三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 2019年全球1700万例70岁以下过早死亡的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中,38%可归因于心血管疾病
  • 通过控制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与肥胖、缺乏身体活动、有害饮酒和空气污染等行为及环境风险因素,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均可预防
  • 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对启动治疗和随访至关重要

疾病概述

心血管疾病包括以下心血管系统疾病:

  • 冠心病(心肌供血血管疾病)
  • 脑血管疾病(脑部供血血管疾病)
  • 外周动脉疾病(四肢供血血管疾病)
  • 风湿性心脏病(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导致心肌和心脏瓣膜损伤)
  • 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腿部静脉血栓可脱落至心肺)

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通常由急性事件引发,主要原因是向心脏或大脑供血的血管堵塞。常见机制是脂肪沉积导致血管内壁狭窄。脑卒中也可能由脑血管破裂或血液凝固引起。

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最重要的行为风险因素包括不健康饮食、缺乏身体活动、烟草使用和有害饮酒。环境风险因素包括空气污染。这些行为风险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表现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超重肥胖。初级保健机构可检测这些"中间风险因素",它们预示着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戒烟、减少食盐摄入、增加果蔬摄入量、定期进行体力活动以及避免有害饮酒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创建促进健康选择的社会环境(如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污染)对鼓励健康行为至关重要。

心血管疾病的底层决定因素包括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经济文化变革因素。其他决定因素包括贫困、压力和遗传因素。

药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对于降低心血管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同样必要。

常见症状

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典型症状

基础血管疾病可能无症状,首发表现为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 胸骨后疼痛或不适
  • 手臂、左肩、肘部、下颌或背部疼痛

伴随症状可包括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昏厥、冷汗和面色苍白。女性更易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及背部或下颌疼痛。

脑卒中典型症状是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无力(通常单侧)。其他症状包括:

  • 单侧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麻木
  • 突发意识混乱、言语障碍
  • 单眼或双眼视力问题
  • 行走困难、眩晕或平衡障碍
  • 不明原因剧烈头痛
  • 昏厥或意识丧失

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由风湿热引发的心脏瓣膜和心肌损伤所致。风湿热是机体对链球菌感染(常见为儿童咽炎或扁桃体炎)的异常免疫反应。该疾病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儿童,全球约2%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与风湿性心脏病相关。

风湿性心脏病症状

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心律不齐、胸痛和昏厥。风湿热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肿胀、恶心、腹绞痛和呕吐。

为何心血管疾病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问题?

全球至少四分之三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民众缺乏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早期筛查和风险人群治疗。相比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获得有效医疗服务的比例更低。多数患者往往在疾病晚期才确诊,在最具生产力的年龄段过早死亡。

贫困人群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家庭层面已有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灾难性医疗支出,加重家庭贫困。宏观经济层面,心血管疾病给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

关键在于将心血管疾病管理纳入全民健康覆盖套餐。但多数国家的卫生系统需要大量投资和重要转型才能有效管理心血管疾病。来自18国的证据显示,在初级卫生保健层面可高效且经济地实施高血压防治计划,最终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获得适宜技术和药物。基本药物应包括:

  • 阿司匹林
  • β受体阻滞剂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他汀类药物

急性事件如心肌梗死或脑卒中需要立即治疗。某些情况下需要手术干预,包括:

  • 冠状动脉搭桥术
  • 球囊血管成形术
  • 瓣膜修复/置换
  • 心脏移植
  • 人工心脏植入

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需使用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和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世卫组织的应对措施

2013年世卫组织会员国达成全球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机制,包括《2013-202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9项目自愿性全球目标将2025年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降低25%。其中两项目标直接针对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

目标6:2010-2025年间全球高血压患病率降低25%

目标8:到2025年,至少50%符合条件者获得预防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和咨询(包括血糖控制)

目标9:确保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基本非传染性疾病诊疗技术和药物(包括仿制药)可及性达到80%。

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对卫生系统进行大量投资和强化。目前世卫组织正在制定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脑卒中管理指南,为这些重要领域提供指导。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