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项新研究显示,约四分之一(26%)的成年人经历轻度抑郁或焦虑症状。
另有19%的人存在中度症状,7%的人呈现严重症状。
这项由新加坡国家社会服务理事会(NCSS)开展的生活质量研究于4月和5月通过在线调查完成,共涉及6,700名18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居民。NCSS曾在2015年针对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人群进行过专项调查。
最新调查中六成受访者为全职固定雇员,其报告的生活质量高于失业人群。
这些研究结果的发布正值社区组织积极推动创建支持性工作环境之际。为此,由NCSS和社会服务机构触爱社会服务共同领导的超越标签(BTL)联盟于9月12日至13日在新加坡广场举办了超越标签节,为期两天的活动吸引了约4,000人参与。
超越标签是新加坡自2018年发起的心理健康运动,BTL联盟汇集了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组织等合作伙伴。该节日通过健康工作坊、互动展台和小组讨论,推动职场心理健康话题的深入交流。
此外,凯德集团与触爱社会服务正合作计划在新加坡中央商务区核心地带设立职场心理健康中心,预计2026年开放。
BTL联盟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推出"重返工作岗位"工作坊,面向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和招聘人员,旨在培育包容性文化并支持因心理健康问题缺勤后返岗的员工。今年8月和9月举办的两期工作坊吸引了40多名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参与。
工作坊重点介绍了同伴支持机制——由克服挑战的员工指导他人,以及弹性排班、岗位再设计和减轻工作量等措施,以帮助员工顺利过渡返岗。
40岁的朱利叶斯·陈表示,雇主的支持帮助他有效管理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升工作表现。这位生物医学技术员于2023年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多年来饱受抑郁症困扰,工作常受影响。在因住院影响出勤后,他决定向雇主坦白心理健康状况。
"我曾担心会遭到评判,坦诚病情确实令人畏惧,"他告诉《海峡时报》。"但我觉得坦率沟通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制定有效方案,让我既能继续工作又能兼顾自我照顾。"
他的主管和同事提供了支持,允许他休六个月无薪假专注于咨询治疗以管理双相情感障碍。返岗后,雇主继续通过弹性工作安排给予支持:由于服药影响晨间状态,他获准推迟上班时间,并可灵活调整日程以配合咨询和医疗预约。
"我非常感激雇主在整个雇佣关系和心理健康历程中的持续支持,"朱利叶斯·陈表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