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病因、症状与治疗Atrial fibrillation | Causes, Symptoms & Treatment | Britannica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britannica.com美国 - 英语2025-08-12 14:04:38 - 阅读时长2分钟 - 663字
本文详细解析了心房颤动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涵盖从病因分析到抗凝治疗的全流程,重点阐述了心房颤动引发中风的血栓形成风险及射频消融术等前沿疗法,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字数达200字以上。
心房颤动健康病因症状治疗心律失常心脏功能药物控制并发症复律
心房颤动:病因、症状与治疗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指心脏上部腔室(心房)肌肉出现不规则收缩的病理现象。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感知,但多数患者会因心律紊乱、快速且微弱的心跳而产生明显心悸感,常伴随呼吸急促、头晕和疲劳等症状。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心房颤动本身未必属于严重疾病,患者通常无需严格限制活动,但其存在可能影响心脏其他功能,特别是心室(心脏下部腔室)的正常运作。

该病症源于心房肌细胞异常改变干扰了电信号的正常传导。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纤维组织增加会加剧发病风险,且具有显著家族遗传倾向。二尖瓣疾病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负荷加重性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心包炎等过度刺激或炎症状态,都可能诱发暂时性心房颤动。

窦房结(右心房内控制心率的特殊组织)功能受阻后,不仅心房节律紊乱,还会干扰驱动心室收缩的电信号。尽管房室结(另一特殊传导节点)可部分缓冲异常电信号,但患者在运动或应激状态下常出现心率异常升高,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控制。对于已存在心力衰竭或心室肥厚的患者,心房收缩功能丧失会进一步削弱心室充盈动力,加重病情。最严重并发症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约25%慢性患者若未接受华法林等抗凝治疗,可能最终发生致命性血栓栓塞或中风。

临床治疗以消除病因为核心策略。电击复律可终止心律失常,但多数需配合药物维持正常心律。近年心脏电生理学进展显示,经导管超声消融技术可能通过破坏异常起搏点实现稳定复律,但对慢性反复发作患者,抗凝与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主要治疗手段。相关病症参见《心室颤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