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引导消融术降低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复发风险,临床试验发现Digital twin-guided ablation reduces arrhythmia recurrence in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clinical trial find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medicalxpress.com韩国 - 英语2025-09-04 09:30:5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88字
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医院牵头的临床试验显示,将数字孪生技术引导的消融术与标准肺静脉隔离术(PVI)联合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在18个月随访中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77.9% vs 59.5%),且不增加手术风险。该研究发表于《自然医学》,通过个性化定位导致心律失常的关键相位奇点区域,突破传统消融术的局限,为心血管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案。
数字孪生引导消融术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律失常肺静脉隔离术个性化治疗心血管疾病精准治疗
数字孪生引导消融术降低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复发风险,临床试验发现

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将数字孪生引导消融术与标准消融技术结合,可显著改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突破性研究发表在《自然医学》期刊,并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的"热点"会议上公布。

全球三分之一成年人可能罹患心房颤动(AF),这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异常快速的不规则心跳。当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消融术破坏导致异常心跳的心脏组织区域。

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医院首席研究员Daehoon Kim教授解释说:"虽然肺静脉隔离术(PVI)是心房颤动的标准治疗方案,但针对持续性患者仍有改进空间。我们开发了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精准识别患者心房中的相位奇点(PS)区域,并在CUVIA-PRR试验中验证了PVI联合数字孪生引导消融的显著疗效。"

这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韩国四家医疗机构开展。纳入对象为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反应且首次接受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或永久性患者被排除。152名受试者按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数字孪生引导+PVI联合治疗或单独PVI治疗。数字孪生组治疗前会生成三维心电图谱定位稳定PS点。术后3个月"空白期"允许使用药物,但之后建议停药。主要终点为术后空白期后任何持续≥30秒的心房心律失常事件。

共有304名受试者完成试验,中位年龄61.3岁,女性占比20.7%。数字孪生组43.2%的患者检测并消融了稳定PS点。18个月随访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组无心律失常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9% vs 59.5%;风险比0.52;95%CI 0.33-0.82;p=0.004)。

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联合组无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样占优(45.7% vs 31.7%;风险比0.74;95%CI 0.55-0.99)。术后三个月随访显示,数字孪生组51.6%患者仍在使用药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8%。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142分钟 vs 137分钟)和总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Kim教授总结指出:"相较于传统方法,这种基于数字孪生的个性化消融策略,既能精准定位心律失常机制,又不增加手术风险或延长操作时间,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治疗带来重大突破。"

该研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心脏电生理活动的个体化建模,突破了既往改良PVI策略的局限,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范式。研究全文及补充信息可参见《自然医学》2025年9月刊,DOI:10.1038/s41591-025-03517-w。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