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揭示关联机制Frontiers | Human gut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Unveiling the relationship

硒与微生态 / 来源:www.frontiersin.org巴基斯坦 - 英语2025-09-08 20:27:56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80字
本文系统分析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在健康维持与疾病发展中的双向作用机制,重点探讨了微生物平衡(eubiosis)与失衡(dysbiosis)对免疫调节、代谢功能及主要疾病(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炎症性肠病)的影响,并揭示了饮食干预对微生物群重建的治疗潜力。研究强调了通过调节微生物群改善人类健康的临床前景。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健康疾病微生物平衡代谢调控免疫调节屏障保护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饮食干预粪菌移植益生菌干预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揭示关联机制

引言

自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提出"死亡始于肠道"的论断以来,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持续受到关注。现代研究显示,人体肠道约含1000种微生物,其基因总量是人类基因组的150倍,约100万亿微生物通过代谢、免疫调节等途径参与生理活动,被定义为"关键器官"。微生物群失衡与焦虑、抑郁、高血压、糖尿病等40余种疾病密切相关。

微生物平衡的生物学意义

健康微生物群通过以下机制维持机体稳态:

  1. 代谢调控:分解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如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3:1:1至10:2:1),其中丁酸是结肠细胞主要能量来源(占60%),具有抗肿瘤特性
  2. 免疫调节:通过调节T细胞分化(Th1/Th2/Th17/Treg平衡)和抗原呈递细胞功能维持免疫耐受
  3. 屏障保护:黏膜共生菌通过黏蛋白生成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

研究发现,抗生素滥用会导致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引发系统性疾病。膳食纤维摄入量>30g/日可显著改善菌群结构,而高脂饮食导致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失衡(从0.3-0.6升至1.2-1.5)。

主要疾病关联机制

肥胖

  • 微生物标志物:厚壁菌门(+32%)、变形菌门(+18%)丰度增加
  • 作用机制:抑制AMPk酶导致脂肪酸氧化减少15%;SCFAs促进脂蛋白脂肪酶抑制因子(FIAF)下调30%

高血压

  • 关键发现:16S rRNA测序显示高血压患者拟杆菌门丰度增加28%,厚壁菌门减少22%
  • 机制:短链脂肪酸通过GPR受体影响肾素分泌,AngII诱导高血压模型中微生物移植成功率提升40%

糖尿病

  • 1型糖尿病:黏蛋白降解菌A. muciniphila丰度降低50%
  • 2型糖尿病:丁酸产生菌减少35%,机会致病菌增加42%
  • 关键通路:微生物-肠-胰岛素轴通过TMAO(氧化三甲胺)水平升高2.1倍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癌症

  • 结直肠癌:具核梭杆菌丰度增加8倍
  • 机制:微生物毒素诱导DNA损伤(如B. fragilis毒素导致DNA加合物形成增加60%)
  • 治疗启示:粪菌移植使癌症治疗有效率提升25%

心血管疾病

  • 标志物:TMAO水平每升高1μ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3%
  • 机制:TMAO促进血管炎症和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时间缩短40%)

饮食干预策略

研究证实特定营养素对菌群调节作用:

营养素类型 调节效果 代表菌群变化
膳食纤维 SCFAs产量提升50%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增加3倍
多酚 抗炎作用增强 乳酸菌增加2.5倍
ω-3脂肪酸 内毒素水平下降35% A. muciniphila丰度提升2倍
抗生素 微生物多样性降低40% 厚壁菌门减少50%

结论

微生物群调控为疾病治疗开辟新途径:① 粪菌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成功率已达90%;② 益生菌干预使炎症性肠病复发率降低30%;③ 饮食个性化调节可使糖尿病前期逆转率提升45%。未来需结合多组学技术深入解析微生物-宿主互作机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