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药物的肿瘤相关微生物群调控治疗干预Nanodrug-base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tumor-associated microbiota modulation - ScienceDirect

硒与微生态 / 来源:www.sciencedirect.com美国 - 英语2025-09-08 19:59:46 - 阅读时长6分钟 - 2814字
本文系统综述了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交互关系,重点阐述了纳米药物通过靶向清除肿瘤内微生物群、调节免疫代谢等策略增强癌症治疗效果的前沿进展。研究表明,纳米药物凭借其可控释放、靶向递送和免疫调节特性,能够克服传统抗菌疗法的局限性,为解决微生物群介导的治疗耐药问题提供新路径,同时揭示了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给通用治疗策略开发带来的挑战。
肿瘤相关微生物群纳米药物肿瘤微环境癌症治疗免疫应答治疗耐药性微生物调控肿瘤进展精准肿瘤治疗微生物代谢通路
基于纳米药物的肿瘤相关微生物群调控治疗干预

研究亮点

  • •肿瘤微环境中微生物群与肿瘤进展的复杂关系
  • •靶向微生物组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
  • •开发通用型微生物群癌症疗法面临的主要挑战

摘要

肿瘤微环境(TME)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生态系统,对肿瘤进展、免疫调节和治疗响应具有决定性影响。作为TME的关键组成部分,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已成为癌症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可通过影响肿瘤转移、免疫逃逸和治疗耐药性等过程发挥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突破性发展革新了人类对微生物组的认知,揭示出不同类型肿瘤中存在特征性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进行双向交互,通过塑造炎性环境和免疫应答最终影响肿瘤转归。因此,调控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已成为提升癌症治疗效果的重要策略。基于纳米药物的平台通过可控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设计,能够精准清除TME中的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同时递送抗菌剂、免疫调节剂或益生菌以增强免疫应答并克服耐药性。然而,微生物组和TME的复杂性与异质性给通用治疗策略的开发带来显著挑战。本综述重点探讨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微生物群影响肿瘤进展和治疗耐药的机制,以及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调控微生物组的潜在应用。通过解析这些机制,为微生物组靶向治疗在精准肿瘤学中的应用提供新见解。

引言

肿瘤微环境(TME)作为调控肿瘤进展、免疫应答和治疗结局的动态复杂生态系统,其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深化[1]。现有研究已明确,TME并非被动背景环境,而是肿瘤生物学的主动参与者[2]。在众多组成要素中,肿瘤相关微生物群被证实是影响肿瘤进展、转移、免疫应答和治疗耐药的关键因子[3]。

微生物群影响肿瘤的认知可追溯至20世纪初,早期研究发现慢性感染可能促进肿瘤发生[4]。但直到近二十年,肿瘤相关微生物群才作为TME中的关键因素获得广泛关注。1990年代发现人类肿瘤中存在微生物DNA,首次建立了微生物与癌症的直接联系[5]。早期研究主要聚焦于特定病原体(如胃癌中的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机制,为微生物驱动肿瘤发病的基础研究奠定基础[[6],[7],[8]]。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研究者得以对肿瘤微生物组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出不同类型肿瘤及个体间存在独特的微生物群落特征。2020年一项针对1500余例肿瘤的研究表明,每种癌症类型均具有特异性微生物组,且细菌不仅定植于肿瘤组织,还可存在于免疫细胞内[9]。这一发现推动研究重点从微生物物种分类转向其功能角色的探索——具体解析其如何通过影响免疫细胞、肿瘤代谢和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进展和治疗耐药。

肿瘤相关微生物群通过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交互,参与炎症反应、免疫逃逸及化疗耐药等过程[[10],[11],[12],[13]]。这些微生物可通过刺激或抑制特定免疫细胞群、调控细胞因子分泌,以及改变促炎与抗炎通路的平衡来影响免疫应答[3,14,15]。因此,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对肿瘤进展具有双重作用,其具体效应取决于微生物组成及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5,[16]-[19]]。调控肿瘤微生物组在癌症治疗中的治疗潜力日益受到关注。通过调节微生物群组成,可能将TME重塑为更有利于治疗的环境,从而为提高化疗、免疫治疗和放疗疗效开辟新途径。

鉴于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在肿瘤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调控其组成或功能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尽管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在肺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临床试验中已显现疗效(NCT02775695, NCT03448731),纳米药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展现出更优的治疗前景。纳米药物指在纳米尺度(通常1-200 nm)制备的治疗剂[20],常见剂型包括胶束、聚合物纳米颗粒、脂质体,以及新兴的外泌体和复合材料。其尺寸、表面特性和结构可调性使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如稳定性、组织渗透和释放曲线)得到精确控制[[21]-[23]]。对于定植于TME异质性区域(血供不足、免疫抑制)的肿瘤相关微生物群,纳米药物相较于传统抗菌策略具有显著优势:可通过特异性设计实现肿瘤蓄积与局部微生物交互[25]。除直接抗菌作用外,纳米药物还可通过递送免疫刺激分子或微生物衍生物调节免疫应答[26],并干扰支持肿瘤生长或免疫耐受的微生物代谢通路[27]。因此,纳米药物介导的肿瘤微生物群调控为补充现有治疗手段、克服系统性干预局限提供了重要策略。

既往综述已系统阐述肠道微生物群在癌症系统性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然而,定植于肿瘤组织内、直接影响局部TME的肿瘤相关微生物群研究仍显不足[28,29]。本文聚焦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在调控肿瘤进展、免疫应答和治疗耐药中的新认知,重点评述纳米药物调控肿瘤微生物群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在癌症治疗中的转化潜力。通过整合肿瘤微生物群生物学与纳米技术干预策略,为基于微生物组特征(如物种组成、代谢谱)的精准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利用患者特异性微生物脆弱性设计纳米药物,优化治疗结局[30]。

肿瘤相关微生物群:肿瘤研究的新前沿

研究显示,33种恶性肿瘤中均检测到瘤内微生物群,约20%的肿瘤病例与微生物感染相关[14]。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含细菌、真菌、病毒等)已被确认为TME的核心组分[14,31,32]。如图1所示,不同器官的肿瘤具有特征性瘤内微生物群分布模式,其可通过同源组织定植、邻近正常组织迁移或系统性传播等方式进入肿瘤。

肿瘤相关微生物群影响TME的作用机制

TME受多因素调控,其中微生物群作为跨物种组分发挥独特作用。微生物群主要通过免疫调节(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和微生物驱动的炎症(加速肿瘤进展)影响TME[71]。此外,微生物代谢产物可改变肿瘤代谢通路,影响其生存关键过程[72]。微生物群还可促进肿瘤转移和复发...

纳米药物介导的微生物群清除:调控TME增强抗肿瘤治疗的策略

肿瘤相关微生物群作为TME的关键调节者,其通过影响肿瘤进展、免疫逃逸和治疗耐药性成为重要治疗靶点。如图3和表2所示,基于纳米药物的新策略通过选择性清除肿瘤相关微生物群,显著增强化疗敏感性和免疫治疗效果。纳米药物的独特优势(靶向递送、控释特性和增强渗透性)使其能够精准干预肿瘤微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

肿瘤相关微生物群特征解析与建模的挑战

肿瘤微生物群研究面临显著异质性和缺乏生理相关疾病模型的挑战。肿瘤内微生物群不仅存在患者间、癌种间的差异,甚至同一肿瘤内部和不同时间点也呈现动态变化[154]。Galeano Niño等通过原位空间分析和单细胞RNA测序发现,口腔鳞癌和结直肠癌中的瘤内微生物分布呈现高度异质性...

结论

肿瘤相关微生物群作为TME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调控炎症、免疫、代谢、药物反应和转移行为影响肿瘤生物学特性。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平台为调控肿瘤微生物群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靶向递送、仿生设计和刺激响应系统,这些纳米药物可突破微生物介导的治疗障碍(如耐药性),实现精准靶向干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