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今夜躺在床上,身体实则处于剧烈活动状态。在你身体几乎每个角落——体表和体内——都有数十亿微生物在蠕动、争夺生存空间。尽管这个画面可能令人不安,但这些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实际上可能帮助你获得更好的睡眠。
最新研究揭示,构成人体微生物群的这些生物群落能够通过双向互动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美国睡眠医学会理事Jennifer Martin指出:"传统理论认为睡眠障碍会扰乱微生物组,但现在证据显示这实际上是双向关系。"
2025年5月召开的睡眠科学学术会议上公布的新研究显示,青少年和年轻人口腔微生物多样性越高,睡眠时间越长。多项研究表明:
- 医学确诊失眠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正常睡眠者
- 40人的跟踪实验显示睡眠质量差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
- 社交时差人群(工作日和周末睡眠模式差异大)的肠道微生物组显著不同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整合生理学教授Kenneth Wright解释,昼夜节律紊乱常见于:
- 周末熬夜的人群
- 长时间工作者(如急救人员、警察、安保、医护人员和军人)
- 睡前立即进食者
这种紊乱可能导致胃肠紊乱和代谢疾病,例如轮班工作者常见的病症,而微生物组紊乱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伦敦国王学院营养科学教授Sarah Berry指出,睡眠不足者可能因饮食结构改变而影响微生物群。研究显示:
- 睡眠不足者会无意识增加糖分摄入
- 大脑奖励机制在睡眠不足后会增强,促使人们寻求快速能量补充
- 研究发现40人中有9种微生物丰度增加,8种减少
佛罗里达诺瓦东南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Jaime Tartar的研究发现:
- 肠道优势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多种睡眠指标相关
- 在40名男性实验中发现15种厚壁菌门菌群影响睡眠质量
- 部分微生物改善睡眠,另一些则恶化睡眠
有趣的是,微生物组也可能主动引发睡眠问题:
- 通过改变昼夜节律(生物钟)
- 通过调节食欲影响能量摄入
- 通过炎症反应影响呼吸道
粪便移植实验提供了重要证据:
- 接收时差紊乱者粪便的小鼠出现失眠样行为
- 接收时差期微生物的小鼠体重增加且血糖控制能力下降
- 中国临床试验显示粪便移植可改善慢性失眠
饮食干预实验显示:
- 高脂高糖饮食一周改变深度睡眠脑电波模式
- 抗生素使用减少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 399人参与的BIOME研究显示:
- 接受益生菌(乳酸杆菌)组睡眠改善
- 接受含30+种成分的微生物超级食物组睡眠质量提升
虽然这些结果令人振奋,但Martin教授强调需要更大规模的对照试验。她特别指出:
- 20-30%慢性失眠者对认知行为疗法无反应
- 益生菌可能成为这类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
- 可能与现有口腔矫治器联合使用
微生物群影响睡眠的机制包括:
- 神经递质生产(γ-氨基丁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
- 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合成
- 炎症分子调节(某些胆汁酸可能干扰生物钟)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artin教授总结:"微生物组失衡可能导致局部和系统性炎症,引发气道狭窄、应激激素释放,最终扰乱睡眠。"这解释了为什么微生物组研究可能为改善睡眠提供新途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