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视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这一问题不仅在亚洲,在西方也日益成为主要公共卫生挑战——2025年9月8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CCOI近视研讨会将首次在美国以外地区召开,汇聚全球专家探讨近视防治的战略、研究重点及新治疗路径。这是CCOI首次将研讨会设在美国以外地区,反映了全球协作应对近视流行病的迫切需求。
《眼科护理网络》在会前采访了研讨会联合主席丹尼尔·丁副教授(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玻璃体视网膜外科高级顾问医生,新加坡国立大学杜克-国大眼科与视觉科学学术临床项目副教授,斯坦福大学兼职临床副教授,新加坡卫生服务AI办公室主任,新加坡眼科研究所AI与数字创新负责人),深入探讨会议亮点。
巴黎CCOI近视研讨会为何如此重要?
丹尼尔·丁: 我们非常激动能首次将CCOI近视研讨会带到巴黎——这座充满浪漫气息的城市举办。近视作为全球性流行病,已不仅是东方的问题,西方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当前近视防治体系存在碎片化现象,各国策略差异显著。过去5-10年市场涌现众多近视管理产品(部分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议题:
- 治疗格局分析:涵盖光学矫正方案、隐形眼镜、眼药水及新型光疗法;
- 监管科学议题:如何设计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临床试验?美国FDA认可的方案是否同样适用于中国、亚洲或欧洲?
- 安全性考量:镜片设计需纳入哪些安全参数?研究需持续多久(1年还是2年)?停药后如何监测儿童近视反弹风险?
我们期待通过专家碰撞产生突破性见解,并在会后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全球减缓近视进展的紧急研究重点?
丁: 核心研究重点在于临床试验设计及终点定义标准。需要明确有效治疗的定义周期及减缓进展的程度——这与新药或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估原则一致。虽然会议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若能取得25%-50%的共识突破就是重大成果。
新加坡在校园近视防控的实践经验对其他国家有何启示?
丁: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在20年前即启动近视研究,通过早期筛查和跨部门数据整合建立了防控体系。关键措施包括:
- 上游干预:5岁幼儿园阶段即开始筛查;
- 治疗流程:确诊后优先配镜预防弱视,及时发现屈光参差型弱视;
- 药物研发:全球率先开展高浓度(1%)阿托品眼药水研究,现推广0.01%低浓度方案。但近期研究显示不同人群对阿托品反应差异显著,需针对性设计临床试验。
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全球近视管理?
丁: 多方协作至关重要。近视防控涉及政府、教育部门、眼科医生、视光师等多方主体,需解决以下系统性问题:
- 资源分配:教育与卫生部门如何协同分配预算;
- 产业合作:制药与医疗器械企业需加快创新产品商业化(如AI辅助诊疗设备);
- 公平性挑战:确保不同经济水平地区获得平等诊疗资源。
重要补充信息?
丁: 除巴黎会议外,我们计划2026年在亚洲举办后续会议,并将持续参与美国主要眼科会议。欢迎各界专家共同参与近视防控研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