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起来!分年龄段精准干预,实现终身视觉健康!

疾病科普疾病科普 / 责任编辑:张熙2025-06-12 09:3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24字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每千人,干眼症在全民中愈发普遍,中老年人的致盲性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也呈高发趋势。眼健康需要全周期管理,不同年龄段都要有相应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眼健康近视防控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视疲劳20-20-20护眼法则户外活动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眼底检查OCT扫描视野测试生活方式调整早期筛查
行动起来!分年龄段精准干预,实现终身视觉健康!

近期,在全国爱眼日期间,相关机构发布了《眼健康白皮书》,这一报告犹如警钟,为我们敲响了眼健康问题的警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同时,干眼症在全民中愈发普遍,中老年人的致盲性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也呈高发趋势。这表明,眼健康需要全周期管理,不同年龄段都要有相应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青少年如何打赢近视防控攻坚战?

青少年近视高发,主要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以及遗传因素有关。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的读写姿势会让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一拳一尺一寸"的标准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做到的却不多。错误的姿势会使眼睛承受更大的压力,就像一直拉紧的弓弦,迟早会出问题。

预防近视,青少年要遵循"20-20-20护眼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物体20秒。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这不仅能让眼睛放松,还能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控制电子产品使用,非学习用途单次不超过15分钟。

对于已经近视的青少年,矫正手段有多种。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方便且安全。角膜塑形镜能减缓35%-60%的近视进展,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也有一定效果,不过同样要遵医嘱。家长要定期监测孩子的视力变化,学校要优化采光照明,落实眼保健操制度,家庭和学校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防控近视。

成人如何摆脱视疲劳与干眼症困扰?

长时间驾驶、盯着屏幕、熬夜等,会让成人的睫状肌调节痉挛,引发视疲劳,出现眼胀、头痛、注意力下降等症状。而空调环境、过度佩戴隐形眼镜等,会导致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引发干眼症,有异物感、灼热感或视力波动等表现。

成人可遵循"三减一增"原则。减少用眼负荷,每40分钟用眼后远眺或闭目休息,调整屏幕亮度与对比度。优化环境,使用加湿器维持40%-60%的湿度,避免空调直吹面部。管理隐形眼镜,日戴不超过8小时,优先选硅水凝胶材质镜片。饮食上,多吃富含Omega-3的深海鱼、含叶黄素的菠菜和玉米、含花青素的蓝莓等食物,必要时补充人工泪液。如果突发视力模糊或眼痛,要立即停止用眼并就医,别自行用激素类眼药水。

中老年怎样做好眼病早筛与健康管理?

中老年人要重点关注白内障、青光眼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病。白内障会让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渐进性下降、畏光、色彩感知减弱,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青光眼眼压升高会引发视野缺损,很隐匿,40岁以上人群每年要检测眼压与视神经形态。老年性黄斑变性与吸烟、高血压等有关,若中心视力突然模糊或变形,要格外注意。

50岁以上人群每年要进行眼底检查、OCT扫描及视野测试,糖尿病患者每6个月复查眼底。生活中,要控制血糖、血压,戒烟,多吃羽衣甘蓝等绿叶蔬菜。白内障术后2周避免剧烈运动,青光眼患者遵医嘱用降眼压药物并记录眼压值。子女要协助老人建立用药提醒系统,鼓励老人参加社交活动,缓解视力下降带来的焦虑。

眼健康全周期管理,关键在于分年龄段精准干预。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早期筛查不可忽视,科学矫正和生活方式调整要并重。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不同阶段的眼健康风险,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降低眼病负担,实现终身视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