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药物或可重连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记忆回路Psychedelics May Rewire Memory Circuits Key to Mental Health - Neuroscience News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neurosciencenews.com美国 - 英语2025-10-28 06:47:3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78字
最新研究揭示迷幻药物通过特异性强化屏状核(富含5-羟色胺受体的脑区)与前扣带回皮层(情绪调节关键区域)之间的神经连接,诱导突触可塑性变化,这种独特机制可能解释为何迷幻体验具有高度记忆性,并为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焦虑症的长效治疗提供神经生物学基础,其作用原理在于逆转投射神经元的长时程抑制为长时程增强,从而稳定健康神经通路。
迷幻药物心理健康记忆回路神经可塑性精神疾病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屏状核前扣带回皮层
迷幻药物或可重连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记忆回路

迷幻药物可能通过强化特定大脑连接来发挥作用,这些连接与记忆和认知密切相关。科学家发现,在迷幻药物作用下,屏状核(富含迷幻药物敏感受体的脑区)的神经元会增强与前扣带回皮层的通信——后者参与情绪调节并涉及多种精神疾病。这种连接强化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发生,表明迷幻药物能独特促进关键神经回路的突触可塑性。该发现为迷幻体验为何往往令人印象深刻且可能产生持久治疗效果提供了潜在解释。

关键事实

  • 靶向区域:迷幻药物增强屏状核活动,该脑区富含5-羟色胺受体
  • 记忆编码:在迷幻药物作用下,屏状核与前扣带回皮层的连接强化,可能编码生动记忆
  • 治疗机制:这种神经回路重连或许解释了迷幻体验为何能辅助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症的康复

神经科学学会的研究表明,随着科学家持续揭示迷幻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已逐渐减少争议。肯塔基大学帕维尔·奥廷斯基(Pavel Ortinski)团队在《eNeuro》期刊发表的新论文中,通过雄性大鼠实验评估了迷幻药物如何靶向作用于富含迷幻药物相互作用受体的脑区——屏状核。

研究人员发现,在迷幻药物暴露期间,激活投射至精神疾病相关认知区域(前扣带回皮层)的屏状核神经元,会增强这些神经元的突触投射强度。而正常条件下激活神经元则不会产生此效果。

奥廷斯基表示:"一种观点认为,迷幻'旅程'中常见的强烈记忆体验对精神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神经元通过强化与其他神经元的连接来编码记忆,因此这一通路可能是迷幻药物增强记忆的机制。"他希望进一步探索该机制是否有助于迷幻药物缓解精神疾病症状。

关键问题解答

问:迷幻药物如何辅助治疗精神障碍?

答:它们似乎强化了处理记忆与情绪的脑区通信,可能稳定新的健康神经通路。

问:屏状核在此过程中起何作用?

答:屏状核作为协调中枢,在迷幻药物作用下增强向前扣带回皮层的输出,放大记忆相关神经活动。

问:为何迷幻体验如此鲜明且持久?

答:此类药物可能提升大脑形成强效记忆痕迹的能力,使情感强烈或转变性体验更深刻地嵌入神经回路。

关于此项精神药理学研究

作者:神经科学学会媒体部

来源:神经科学学会

联系方式:神经科学学会媒体部

原始研究

《迷幻药物逆转投射至皮层的屏状核神经元长时程突触可塑性极性》

帕维尔·奥廷斯基等 eNeuro 期刊(闭源获取)

摘要

迷幻药物因其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及物质使用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潜力日益受到关注。屏状核作为与额叶皮层高度互联的脑区,近期被证实富含迷幻药物激活的5-羟色胺2受体(5-HT2R)。鉴于迷幻疗法可能仅需单次治疗,学界推测其通过诱导精神疾病相关脑区(如前扣带回皮层)的神经可塑性实现长效治疗效果。然而,迷幻药物对5-羟色胺受体富集脑区的突触可塑性影响尚未被探索。

本研究对雄性大鼠投射至前扣带回皮层的屏状核神经元施加突触前刺激与突触后动作电位配对,发现迷幻药物DOI能将突触可塑性从长时程抑制(LTD)逆转为长时程增强(LTP),该效应可能反映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传递的贡献,但特异性作用于局部电刺激激活的突触。此外,研究记录了DOI应用前后CLA-ACC神经元的固有电生理特性,观察到DOI引起的动作电位动态多项变化。这些发现支持迷幻药物诱导快速持久突触可塑性的观点,并强化了屏状核-皮层回路对迷幻药物高度敏感的假说。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