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补充剂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可能关联结直肠癌风险
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补充镁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进而可能影响结直肠癌风险,尤其对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人群效果显著。
这项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源自"结直肠癌个性化预防试验"。科学家希望通过该试验识别结直肠腺瘤高风险人群,并通过膳食调整或营养强化开发个性化预防策略,从而降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的发生率。
聚焦肠道局部维生素D合成
研究团队前期工作已证实镁能增强维生素D生成,提升维生素D水平不足个体的循环浓度。最新数据表明,镁还能促进肠道内微生物合成维生素D。这种形式的维生素D虽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可能在肠道环境中发挥局部作用。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戴奇表示:"我们先前的研究显示,当维生素D水平较低时,补充镁可提高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当前研究进一步揭示,补充镁还能增加肠道微生物数量——这些微生物已被证实能在无光照条件下于肠道内合成维生素D,并局部抑制结直肠癌发展。"
研究人员对236名有结直肠息肉病史的个体展开研究。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镁补充剂或安慰剂,通过采集粪便样本、直肠拭子和直肠组织活检来分析微生物变化。
微生物变化取决于TRPM7基因型
关键差异体现在参与者的TRPM7基因型上,该基因变异影响镁和钙的调节功能。在TRPM7功能正常者中,补充镁显著提升了两种细菌的数量:马氏肉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和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这些菌种此前已被证实与肠道维生素D生物合成及结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
相反,在TRPM7功能受损者中,镁补充导致直肠黏膜中普拉梭菌丰度下降。随访期间,研究人员观察到微生物变化与息肉发展之间存在复杂关联。
性别特异性效果
镁补充的效果在女性中更为显著。作者提出,雌激素在细胞层面调节镁分布的已知作用可能是差异成因,但需进一步验证。
对124名参与者的结肠镜检查(中位随访期3.5年)显示:直肠黏膜中普拉梭菌的存在使新发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三倍,凸显该菌种在致癌过程中受基因型和性别等宿主因素影响的复杂角色。
精准预防的启示
综合研究表明,对TRPM7功能不足者,镁补充治疗可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该发现揭示了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组在结直肠致癌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高风险人群建立基于精准医学的结直肠癌预防策略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Sun E, Zhu X, Ness R, 等. 镁治疗增加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D并抑制结直肠癌:双盲精准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 Am J Clin Nutr. 2025. doi: 10.1016/j.ajcnut.2025.09.011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