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饮食蛋白质的消化方式存在差异Not all dietary proteins are digested the same way

环球医讯 / 硒与微生态来源:medicalxpress.com美国 - 英语2025-09-05 20:02:0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01字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的膳食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部分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会进入大肠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通过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对大豆、酪蛋白、糙米、酵母、豌豆和蛋清蛋白的研究表明,所有测试蛋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未被消化现象,其中蛋清蛋白约30%、糙米蛋白约50%进入肠道末端。研究还发现抗营养因子如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溶菌酶等活性蛋白可抵达大肠,可能影响肠道菌群代谢物生成及宿主健康,这对理解饮食与炎症性肠病等代谢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消化差异肠道微生物群宿主健康饮食蛋白来源代谢过程短链脂肪酸吲哚功能蛋白炎症性肠病代谢紊乱
不同饮食蛋白质的消化方式存在差异

随着高蛋白饮食的流行,一项新研究表明将膳食蛋白质简单分为动物源或植物源无法准确反映其成分差异、消化效率及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特征。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不同蛋白质的消化方式存在显著差异,部分蛋白质未被完全消化,而是进入大肠与肠道微生物群(宿主消化道内存在的微观生命体)产生显著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发表于《食品与功能》期刊。通过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研究人员追踪了6种不同来源的纯化蛋白质(大豆、酪蛋白、糙米、酵母、豌豆和蛋清)在无菌小鼠(无肠道微生物群)和常规微生物群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该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识别哪些蛋白质逃过宿主消化成为肠道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

"我们不仅想追踪宿主消化的蛋白质比例,更关注哪些特定蛋白质逃过消化在结肠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最终哪些蛋白质经肠道排出,"研究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该校博士生Ayesha Awan表示,"当所有人都在增加蛋白质摄入时,这种研究尤为重要。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进入结肠会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而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与预期饮食效果存在偏差。"

研究发现所有测试蛋白来源在两组小鼠的粪便样本中均有检出,表明即使是易消化蛋白也可抵达结肠为肠道微生物提供营养。"蛋清素被认为是最易消化的蛋白质之一,但研究显示其仍有相当比例逃过消化,"Awan指出,"糙米蛋白约占粪便蛋白的50%,宿主和肠道微生物对其消化效率均较低。"

共同通讯作者、该校植物与微生物生物学副教授Manuel Kleiner强调:"人们常将蛋白质简单分为动物源和植物源,但我们的研究证明具体蛋白来源的差异远比动植物二分法更重要。"

研究还发现肠道微生物群显著影响蛋白质在消化道的存续状态。特定蛋白在有微生物群的小鼠中出现降解增加或富集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多种与宿主健康相关的饮食蛋白表现出差异富集特征:大豆中的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抗营养因子)、蛋清中的溶菌酶和抗生物素蛋白(抗菌蛋白)等虽经消化仍可被肠道微生物利用。

"饮食蛋白对宿主生理具有重大影响,"Kleiner教授指出,"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抵达结肠的蛋白质是否保持完整活性。"该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系统追踪了消化道不同区域的蛋白质代谢过程,发现小肠消化过程基本不受微生物群影响,而大肠和粪便中出现的蛋白质差异主要由微生物群作用形成。

"我们的研究跟踪了整个肠道中的蛋白质变化,而非仅关注终点,"Kleiner解释道,"在小肠消化阶段,无论是否有微生物群,蛋白质的消化模式基本一致。这表明在小肠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群作用有限,因为该区域微生物数量较少且作用时间较短。主要差异出现在大肠,这里微生物群与蛋白质有充分接触机会,可对其产生修饰或降解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短链脂肪酸、吲哚等代谢物的生成,进而影响宿主健康。研究还发现包括酶抑制剂、凝集素和抗菌蛋白在内的功能蛋白在肠道存在未完全消化现象,这可能对调节肠道生理和微生物组成具有潜在意义。这些发现表明,理解饮食相关健康结果(如炎症性肠病和代谢紊乱)时,膳食蛋白来源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未来研究将聚焦不同膳食蛋白来源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对宿主健康的具体影响机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