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艾尔万
2025年9月16日 09:37
近几个月来,多篇报道警告准父母,孕期使用止痛药或抗抑郁药可能"导致自闭症"。这些报道主要聚焦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或商品名泰诺林)以及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百忧解(氟西汀)和左洛复(舍曲林)。
但这些报道遗漏了关键信息:对乙酰氨基酚常用于孕期管理发热、疼痛或压力,这些症状本身就会影响胎儿发育。同样地,医生开具SSRIs是为治疗抑郁或焦虑,这些疾病本身也会影响妊娠结果。在多数情况下,影响儿童发育的可能是疾病本身而非药物治疗。
这两类药物已历经数十年广泛研究。尽管媒体报道暗示这些药物会引发自闭症,但现有证据十分薄弱且存在明显争议。作为遗传学和临床畸形学(研究出生缺陷的科学领域)背景的研究者,我的工作正是探究孕期母体暴露如何与基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儿童发育。本文将解释为何关于这两类药物的研究常被误解,以及为何将复杂科学简化为耸动标题会产生严重危害。
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期对孕期SSRIs的评估,以及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关于对乙酰氨基酚与自闭症的公开言论,公众亟需基于证据的医学信息。虽然本文聚焦自闭症,但这些分析同样适用于媒体对孕期暴露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关联性的报道。
关联≠因果
支撑这些耸动报道的研究多为观察性研究。这类研究可以发现关联性,但无法证明因果关系。这些研究所发现的关联程度普遍较弱,且常受其他混杂因素干扰。
以混杂因素为例:孕妇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是因为发热,而发热本身就被证实与神经管缺陷等发育风险升高相关。同样地,服用SSRIs的女性可能正经历抑郁或焦虑,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导致妊娠结果和儿童发育的差异。这时药物可能看起来是致病因素,实则是被治疗的基础疾病所致。
另一个问题是错误分类。多数研究依赖孕妇回忆孕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频率。但人类记忆存在缺陷:有人会低估,有人会高估,剂量和用药时间等细节往往缺失。至于SSRIs,当用处方记录作为暴露指标时同样会产生偏差。例如女性可能在孕早期取药但随后停药,而记录仍将其归为持续暴露者。
研究结果还可能受诊断标准不一致影响。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在不同国家和时期存在差异。有些研究使用家长问卷而非医学诊断,这种主观判断会导致同种特征的儿童因报告人不同而得出不同结论。当研究者调整这些因素后,所谓的风险往往显著降低甚至完全消失。
研究局限与媒体渲染
该领域研究还存在其他限制:用药时间与剂量记录粗糙;伴随药物使用未系统评估;研究结果难以复制;虽然生物样本库和生物标志物研究(通过血液物质水平等可测量生物信号指示暴露)具有前景,但这类研究数量稀少且通常仅单次记录暴露数据。
更值得警惕的是,显示正向关联的研究更容易发表,而媒体报道也更倾向于放大令人恐慌而非安抚的信息。"日常止痛药与自闭症关联"容易成为点击率高的标题,而"证据不一致,未发现显著效应"这样的平衡报道则鲜受关注。这种循环不断加剧公众焦虑,使父母陷入困惑。
未治疗疾病的真正风险
疼痛、发热、抑郁或焦虑未得到治疗的后果不容忽视。孕期高热已被证实会增加神经管缺陷等并发症风险。未治疗的孕产妇抑郁和焦虑可能导致产前护理不足、物质滥用、子痫前期、早产、母婴依恋障碍甚至自杀——后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对乙酰氨基酚和SSRIs不仅是治疗手段,甚至可能挽救生命。
自闭症的本质
自闭症并非由单一药物或选择造成,而是一种具有强烈遗传基础的复杂神经发育差异。遗传性风险估计在70-80%之间,意味着风险差异主要与父母特征和家庭环境相关。自闭症的家族聚集性显著:自闭症患者的同胞患病概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且许多父母或亲属即使未确诊也表现出自闭症特征。这种家族模式印证了基因和共享环境的关键作用。
同胞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比较同一家庭中孕期暴露与未暴露药物的兄弟姐妹。如果药物真导致自闭症,应出现显著差异,但研究结果往往差异缩小或消失,这指向共享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才是主因。
当然,环境因素仍有作用。但断言对乙酰氨基酚这类常用药物"导致"自闭症,既过度简化了复杂性,也加重了家庭污名化,更让本就承受巨大孕期压力的母亲产生无谓负罪感。
风险沟通的艺术
最大的挑战不在于研究本身,而在于如何传递研究结果。研究常使用相对风险表述,例如报道对乙酰氨基酚使用与自闭症风险增加30%。这种表述看似惊人,但绝对风险差异可能微小。
自闭症影响约3%的儿童。即使采用研究中最高的30%相对增幅,绝对患病率也仅上升至4%。换言之,原本97个健康儿童的情况会变成96个。虽然相对风险存在,但绝对风险变化极小。
因此,平衡的风险沟通至关重要。当父母仅听到令人恐慌的信息时,可能突然停药造成危险,或因恐惧而忍受未经治疗的疾病。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应强调绝对风险,承认研究局限,以信息传递而非制造恐慌为目标。
理性而非恐慌
这并非主张对乙酰氨基酚或SSRIs全无风险。所有药物都有潜在风险。但数十年研究显示,在临床必要的情况下,这些药物在孕期总体安全。相比药物风险,未治疗疾病的危害往往更大。
自闭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绝非常见药物或母亲的责任。准父母应获得清晰、富有同理心的循证信息,而非被恐慌驱动的标题误导。关联≠因果,绝对风险微小,知情选择永远不该被恐慌取代。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