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素常因调节情绪的知名作用而被描述为"快乐化学物质"。然而,近期研究表明,这种常见分子可能在癌症发展中扮演意外角色——并非通过大脑作用,而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的完全不同的机制。
尽管血清素通常与大脑相关联,但人体95%的血清素实际上在肠道产生。随后,它进入血液并流向肝脏、胰腺、肌肉、骨骼、脂肪组织和免疫细胞等多种器官与组织。
肠道血清素通过作用于肝脏和胰腺来调节血糖水平,并通过影响脂肪组织调节体温。它还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刺激食欲和肠道蠕动、促进性健康、加速伤口愈合以及增强抵抗有害微生物的免疫力。血清素本质上驱动着全身众多细胞的功能,其影响远超情绪调节范畴。
2019年,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血清素能够进入细胞并直接与DNA相互作用。他们观察到血清素会结合控制基因激活或失活的分子"开关",从而开启特定基因。
此后研究显示,血清素可开启与癌症生长相关的基因。该机制已在脑癌、肝癌和胰腺癌中被发现,可能在其他多种癌症中也发挥作用。
春季更长更明亮的白昼可通过增加血清素释放来提升生产力,改善情绪和专注力(Alamy/PA图片)。
作为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我与同事目前正在深入探究血清素与DNA的相互作用,以更清晰理解其对癌症的影响。确定血清素结合癌症相关基因的具体位点,有助于开发靶向"表观遗传"疗法——即控制基因开关的治疗手段。
表观遗传疗法旨在通过直接调整癌细胞的基因活性来重编程癌细胞。它们能特异性关闭癌细胞中的有害基因并开启有益基因,而不改变DNA序列本身。此类疗法未来或许能比当前手术、化疗和放疗更精准地攻击癌细胞(尽管现有方法可挽救生命,但往往具有侵入性、显著副作用且无法完全预防复发)。
科学家还在探索肠道产生的血清素如何抵达癌细胞。理解此通路或使医生能够管理患者的血清素水平,方法可能包括调整饮食、维持健康肠道菌群,或使用名为"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抗抑郁药物。
细胞通过微小"运输通道"摄取血清素,而SSRIs会阻断这些通道,限制血清素进入癌细胞。这类药物虽提高体内血清素水平,却阻止其接触DNA引发促癌效应。该策略或可补充现有疗法并提升其有效性。
解析血清素的双重角色
脑部与肠道血清素运作基本相互独立。影响情绪的血清素似乎不会驱动癌症生长。例如,抑郁症患者大脑中血清素活性可能较低,但肠道产生的血清素对大脑血清素并无明显影响。百忧解(Prozac)、喜普妙(Celexa)和赛乐特(Zoloft)等SSRI类抗抑郁药通过提升大脑血清素水平发挥作用,因此服用这些药物者无需担忧其可能诱发癌症。
相反,如前所述,早期研究表明SSRIs可能对某些癌症产生有益效果——尽管仍需更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作者简介
Jeremiah Stanley是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病毒与癌症基因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员。
本文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转载自The Conversation,可阅读原文。
我们的研究旨在全面理解血清素在不同组织与细胞通路中的作用,有望开辟新的治疗途径。但重大挑战依然存在:需更清晰掌握血清素与癌症相关基因的互动机制以确定最有效靶点;必须开发精准递送系统确保表观遗传药物作用于目标位点;最重要的是,基于细胞的实验成果必须通过符合伦理的动物研究及人体临床试验验证,方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若能开发出特异性靶向癌细胞中血清素活性的疗法,肿瘤可能变得侵袭性更低、更易通过手术切除,且复发风险降低。
对血清素在情绪、代谢及癌症中功能的全面理解,或将引导未来开发更精准有效的疗法。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