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结构带来重大突破 新药精准靶向血液癌症Tiny structure, big breakthrough: Drug targets blood cancer with precision | WGN-TV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wgntv.com美国 - 英语2025-11-10 23:25:06 - 阅读时长2分钟 - 858字
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研究团队通过纳米技术创新,将传统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重新结构化为球形核酸形式,显著提升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靶向能力。该药物在小鼠模型中避免了健康细胞损伤,药效增强2万倍,肿瘤显著消退且动物存活率大幅提升,有望于明年进入临床试验,为血液癌症治疗开辟精准医疗新路径,同时该实验室已有多种纳米结构药物包括癌症疫苗在临床测试中。
血液癌症新药研发精准靶向5-氟尿嘧啶球形核酸急性髓系白血病健康细胞保护纳米技术药物疗效提升临床治疗
微小结构带来重大突破 新药精准靶向血液癌症

芝加哥——癌症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而这归功于一个微小结构。这项科学成果在芝加哥研发完成。研究团队改良了一种已有药物,使其疗效显著提升。重新结构化的药物在动物模型中展现出摧毁常见血液癌症的能力,并有望于明年投入患者治疗。

查德·A·米尔金(Chad A. Mirkin)博士担任西北大学国际纳米技术研究所主任。

“这确实令人振奋,”他表示,“我们成功融合两项技术,创造出全新类别的药物。”

该突破始于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该药物用于治疗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在内的多种癌症。

“这种药物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溶解度极低,难以制成有效递送形式;其二,它会作用于多种细胞类型,”米尔金解释道。

换言之,如同多数化疗药物,5FU在攻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健康细胞,导致患者承受严重副作用。这正是米尔金及其西北大学团队长期致力解决的难题——如何利用其创新发明“球形核酸”(一种用于递送疗法至难达细胞的微小结构)重新结构化药物以提升疗效。

“球形核酸具有特殊性质:能被细胞快速吸收,且对髓系细胞尤为显著,”他指出。

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团队将5FU整合至球形结构的DNA中。

“我们在纳米尺度上将其从线性重组为球形结构,这彻底改变了药物特性,”米尔金说明,“它改变了药物分布路径、溶解度、可穿透细胞类型,最终精准作用于目标癌细胞。”

在纳米尺度下,重新结构化的药物不仅有效规避健康细胞,还能更高效抵达白血病细胞并完成穿透摧毁。

“这体现了纳米技术的核心原则:当在纳米尺度重新结构化时,传统药物焕发新生,”米尔金强调。

研究人员蒂姆·金和陶坤·郭负责制造球形核酸组件。小鼠模型显示,该纳米结构使原药物效力提升2万倍。

“我们实质上是欺骗癌细胞,打造纳米级特洛伊木马,”郭博士描述道。

“观察注射后动物状态,可见肿瘤迅速消退且存活率显著提高,”米尔金补充,“尽管仍处早期阶段,但这预示着该疗法有望顺利进入临床,期待在人体中获得类似效果。”

该实验室已有多种纳米结构药物(包括癌症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