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疼起来像身体拉响的红色警报,但警报响的原因五花八门。现代口腔医学把牙痛归为三类:牙体硬组织损伤(比如龋齿)、牙髓神经病变(比如牙髓炎)、牙周组织感染(比如智齿冠周炎)。就像汽车报警灯亮了要先查是没油还是发动机坏了,牙痛也得找准原因再处理,不是所有疼痛都要挂水。
龋齿疼痛:挂水没用,补牙才是根本
当牙齿碰到冷热酸甜就酸痒疼,大概率是龋齿蛀到了牙本质层。这种疼痛源于牙本质小管里的液体流动刺激神经,和细菌感染没直接关系——就像轮胎漏气了却去换机油,用抗菌药物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正确做法是及时补牙隔绝外界刺激,再用脱敏牙膏帮神经建立“保护墙”。
急性牙髓炎:开髓引流比输液管用
如果突然剧烈跳痛,还说不清楚具体哪颗牙疼,很可能是急性牙髓炎。有数据显示,87%的患者因为误用抗生素,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这时候输液消炎没用,得赶紧做开髓引流——像给高压锅泄压,钻开牙髓腔释放压力,15分钟左右就能缓解疼痛。等待就医时,可以用丁香油棉球填塞牙洞临时镇痛。
感染型牙痛:先局部处理,严重再考虑输液
如果牙龈肿胀连脸都跟着肿,可能是根尖周脓肿或智齿冠周炎。有指南明确:局限性感染首选口服药加局部冲洗;只有出现发烧超过38.5℃、张口受限等全身症状时,才考虑静脉给药。但不管用什么药,都得听医生的,不能自己乱选。
家庭护理:冷敷+含漱缓解70%不适
就医前6小时的正确护理能减轻七成不适,试试“冷敷+含漱”组合:每小时用冰袋敷肿胀侧面部15分钟,再用40℃左右的温盐水轻轻漱口。别用过热或过冷的水刺激牙齿,吃软质食物,睡觉别压着疼的那边。要是出现吞咽困难或呼吸急促,立刻去急诊。
就医时机:记好“三日原则”
普通牙痛超过3天没缓解,或有这些情况必须马上就诊:面部肿出硬块、发烧超过38℃、嘴里一直有脓包。急诊时要让医生开治疗知情同意书,正规医院会说清楚开髓、切开引流等操作的必要性和风险。
抗生素避坑:七成牙感染不用吃全身药
有共识强调,70%的牙源性感染不需要系统用抗菌药物。用抗生素要记“三不”:不自行停药、不随意换药、不混合用药。还要警惕有些药和酒精反应危险,服药期间别碰含酒精的东西。要是起皮疹、拉肚子,赶紧停药复诊。
其实,牙痛的核心是“找对原因再处理”——龋齿补好就不酸了,牙髓炎开髓就能止疼,感染型的先局部处理,家庭护理先冷敷含漱。别乱吃药、别硬扛,该去医院就去,才能最快缓解疼痛,避免越拖越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