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雷帕汀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关认知障碍方面被发现无效
关键要点
- 艾克雷帕汀(一种甘氨酸转运体1抑制剂)在3期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未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 试验涉及1835名患者,主要和次要终点均显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且无试验相关死亡,表明艾克雷帕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该研究表明,仅靶向调节NMDA受体功能可能不足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
在对3项3期临床试验的分析中,艾克雷帕汀对精神分裂症成年患者的认知障碍未显示出显著改善。该药物耐受性良好,但未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显著变化。
该分析包括CONNEX 1、2和3试验——所有这些均为在41个国家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研究。纳入患者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平均34.7岁),1835名患者至少接受了一剂药物治疗,1602名患者完成全程治疗。在全部3项试验招募的患者中,1207名(66%)为男性,629名(34%)为女性;903名(49%)为白人,558名(30%)为亚洲人;67%为非西班牙裔或拉丁裔。
符合条件的患者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存在功能障碍(由研究者判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显示轻度至中度阳性症状,并正在接受1至2种抗精神病药物(排除氯氮平)的稳定剂量治疗。基线时,70%患者服用1种抗精神病药物,30%服用2种。部分患者除研究药物/安慰剂外,还联用其他药物:抗抑郁药(27%)、抗胆碱能药(15%)、苯二氮卓类及其衍生物(20%)和抗癫痫药(5%)。排除标准包括:除精神分裂症外的DSM-5诊断、非精神分裂症导致的认知障碍、近一年内自杀行为、近三月内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5型自杀意念,或中至重度物质使用障碍病史(依据DSM-5定义)。
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配,每日口服10毫克艾克雷帕汀或安慰剂,持续26周。主要终点为第26周时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测量与治疗研究共识认知量表(MCCB)总体复合T分数相对于基线的变化。疗效分析基于随机选择的患者,安全性评估包括不良事件监测。次要终点包括第26周精神分裂症认知评定量表(SCoRS)和虚拟现实功能能力评估工具调整总时间T分数的变化,以及第24周患者报告的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体验总分的变化。
第26周时,单个试验或汇总人群中,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均无显著差异。MCCB总体复合T分数的药物与安慰剂调整均差为0.127(P=0.63)。主要分析显示,艾克雷帕汀组MCCB分数基线调整均值变化为2.293,安慰剂组为2.166。SCoRS总分的次要分析在单个试验或汇总数据中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66%治疗组和69%安慰剂组报告不良反应,最常见为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嗜睡、头晕)和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失眠)。安慰剂组1名患者因抗精神病药物过量在试验期间死亡,2名患者在随访期分别因心肺骤停和药物过量死亡;所有死亡均判定与试验无关。艾克雷帕汀在治疗组耐受良好,安全性特征与2期研究结果一致。
艾克雷帕汀是一种新型选择性甘氨酸转运体-1(GlyT1)抑制剂,在啮齿动物实验中曾显示促认知作用,如改善工作记忆和社会识别记忆。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等症状,被假说认为与NMDA受体功能低下导致的兴奋-抑制失衡相关。GlyT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甘氨酸再摄取以提高突触甘氨酸水平,从而增强谷氨酰胺能信号传导。
研究者指出:"增加NMDA受体共激动剂甘氨酸或D-丝氨酸以纠正受体功能缺陷,可能不足以治疗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中的认知障碍。"目前尚无获批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药物疗法。
参考文献
- Keefe RSE, Harvey PD, Correll CU, 等. 艾克雷帕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关认知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CONNEX项目):三项3期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柳叶刀·精神病学. 2025;12(12):906-920.
- Fleischhacker WW, Podhorna J, Groschl M, 等. 新型甘氨酸转运体抑制剂BI 425809每日一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2期研究. 柳叶刀·精神病学. 2021;8(3):191-201.
- Rosenbrock H, Desch M, Wunderlich G.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关认知障碍的新型GlyT1抑制剂艾克雷帕汀(BI 425809)的开发. 欧洲精神病学与临床神经科学档案. 2023;273(7):1557-1566.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