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痴呆症剥夺亲人的身份感——给护理者的建议How to keep dementia from robbing your loved ones of their sense of personhood – tips for caregivers - Japan Today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japantoday.com美国 - 英语2025-11-15 15:13:28 - 阅读时长4分钟 - 1808字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痴呆症患者认知能力逐渐衰退过程中维护其人格尊严的有效方法,详细阐述了痴呆症的定义特征与疾病分期特点,系统介绍了基于实证研究的沟通策略体系,包括优化对话环境、肯定患者独特身份、接纳情绪表达、尊重护理决策权等核心技巧,并强调随着疾病进展需动态调整沟通方式,通过建立有意义的社会连接减轻污名化影响,帮助护理者在日常互动中守护患者自我价值感,实现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照护。
痴呆症护理者人格尊严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沟通策略身份感认知下降社会污名自我价值感人际互动
如何防止痴呆症剥夺亲人的身份感——给护理者的建议

康涅狄格州斯托尔斯——全球每三秒钟就有一人被诊断出患有痴呆症。美国有超过600万人患有痴呆症,全球总数达5700万。

预计到2060年,痴呆症患病率将翻倍,这些数字在未来几年将持续上升。即使你现在不认识受此疾病影响的人,将来也很可能会遇到。

痴呆症对患者及其亲人来说都极为困难,不仅因为疾病症状,还因为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的社会污名。经历污名化使得患者难以寻求帮助,加剧焦虑和抑郁,并最终导致社会孤立。

痴呆症相关的污名通过媒体信息(将患者描绘为无思想、无能力)以及日常互动(他人忽视和贬低患者)而持续存在。这些形式的否定——通常是无意的——加速并加剧了患者已经经历的自我价值感和身份认同的丧失。

幸运的是,教育和提高认识可以帮助减少传播污名和非人化对待患者的行为。作为人际沟通和家庭护理领域的社会科学家,我探索痴呆症的社会关系层面。通过与患者及家庭的合作,我了解到减少污名和支持患者自我价值感往往通过日常对话实现。

痴呆症的定义是什么?

痴呆症是一个统称,指涉及记忆丧失、思维或信息处理困难、沟通能力变化以及日常任务管理挑战的一系列认知障碍。最常见的形式是阿尔茨海默病,但还有其他几种痴呆症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其亲人的生活质量。

大多数痴呆症是进行性的,意味着症状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恶化。患者可能带病生活多年,症状会随疾病进展而变化。

处于早期阶段(包括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仍能参与社交活动并从事日常活动。在疾病中期,患者通常需要更多帮助完成日常任务,交谈可能更加困难。在晚期,患者依赖他人,往往失去语言沟通能力。

尽管伴随认知能力下降,患者在疾病进展中仍能保持许多先前能力。研究表明,即使在晚期,患者仍能理解语气和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轻柔触摸。这表明即使疾病进展,患者仍能保持有意义的社会联系和自我价值感。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汤姆·基特伍德(Tom Kitwood)研究长期护理环境中的痴呆症患者时提出"人格尊严"(personhood)概念。人格尊严是对个人独特经历和个体价值的认可。他观察到患者有时被当作物体而非人对待,被认定为"已不复存在"。对此,基特伍德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与当时标准的医疗护理模式相比,这种新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舒适感、依附感、归属感、活动感和身份认同感。舒适感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舒适,确保患者感到安全并尽可能无痛;依附感和归属感涉及维护亲密关系并确保患者被纳入社交活动;活动感是提供适合能力的有意义活动;身份认同感则是维护独特自我意识。基特伍德指出,这些要素可通过人际互动得到维护或威胁,这凸显了沟通在人格尊严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沟通支持人格尊严

家庭成员和朋友如何通过沟通维护患者的自我意识?研究人员已确定以下基于证据的沟通策略:

安排支持对话的环境。在安静、干扰少的地方对话,与患者平视靠近,保持眼神接触,使用手势强化表达。

认可患者为独特个体。帮助亲人回忆患病前的状态至关重要。在家庭中,可通过邀请回忆往事、谈论成就和可敬品质来实现。

肯定和验证患者的情绪。即使不理解其想法感受,避免纠正而应承认潜在情绪。

征求患者对护理的意见。询问食物或活动偏好(使用简单"是/否"问题),在身体护理(如洗澡、换衣)前征得许可。

使用简单提示促进对话。通过重复问题、转述回答、给予思考时间及提供回忆提示来实现。

建立和维持情感连接。通过拥抱、说"我爱你";共同参与简单游戏、艺术创作或音乐活动;以及一起开玩笑和欢笑来实现。

随疾病进展调整沟通方式

支持人格尊严需根据患者沟通能力动态调整策略。某些方法在一个阶段有效,在其他阶段则可能适得其反。

在近期研究中,我和团队发现:要求早期患者回忆过去能增强其认同感,但对晚期患者问"你还记得吗?"会像记忆测试般引发挫败感。同样,疾病后期提供词语提示有帮助,但对早期患者可能显得贬低。

过度帮助会导致患者退缩,而恰当调整沟通方式则能赋能其继续社交参与。关键在于找到"沟通最佳点"——使方法匹配患者当前能力。改变对话习惯虽具挑战,但简单调整能带来显著改善。有意义的对话是帮助亲人充分享受生活、感受个人价值并与他人建立深度连接的核心。

阿曼达·库珀是康涅狄格大学传播学助理教授。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