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机器学习基于临床特征可预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结果,帮助优化资源利用。
方法 基于SCOT-HEART试验中1769例患者数据,训练并测试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10倍交叉验证,网格搜索超参数选择)。分别构建两个模型:预测CCTA下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存在,及预测低衰减斑块(LAP)负担增加。
结果 机器学习预测CCTA中C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 CI 0.74–0.85),显著优于仅使用10年心血管风险评分的AUC 0.75(95% CI 0.70–0.81,p=0.004)。关键特征包括10年风险评分、年龄、性别、总胆固醇及异常运动负荷试验(ETT)。而预测LAP负担的模型表现与风险评分相当(AUC 0.75 vs 0.72,p=0.08),关键特征为10年风险评分、年龄、BMI及胆固醇水平。
结论 机器学习在预测CCTA中CAD存在时优于传统风险评分,但单独基于临床因素难以提升对高危斑块表型(如LAP)的预测能力。
已知研究背景
- 临床风险评分广泛用于评估CAD可能性,但在不同人群可能高估或低估患病率。
- 机器学习在增强心血管风险预测方面具有潜力,但其识别冠状动脉疾病影像表型的能力尚不确定。
本研究贡献
- 整合常规临床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CCTA中CAD存在时优于10年心血管风险评分。
- 机器学习未能提升对低衰减斑块等高危斑块表型(如定量评估的低衰减斑块)的预测能力。
对研究、实践或政策的影响
- 机器学习可用于优化冠状动脉CT检查候诊名单,优先为需紧急影像检查的患者服务。
引言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已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成熟技术。现有指南基于临床因素选择需进行CCTA的患者,但预检概率评估在不同人群中可能偏差。机器学习(亦称人工智能)通过整合多参数临床信息提升风险预测,或可改善CCTA检查的选择策略。
在CONFIRM注册研究中,机器学习通过临床和影像数据提高了全因死亡率预测,而ICONIC研究则通过定性和定量斑块特征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罪犯病变。临床因素与机器学习的结合可能优化CCTA检查患者的选择。
稳定胸痛患者行CCTA检查时,冠状动脉疾病的存在与否及高危斑块表型均是重要临床发现。识别CAD可启动药物治疗,而高危斑块表型提示需强化干预。SCOT-HEART试验表明,定量斑块评估(如低衰减斑块负担≥4%)可预测心肌梗死风险。本研究旨在开发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就诊时的临床信息预测CCTA中CAD及LAP的存在,以优化检查优先级。
方法
研究设计
SCOT-HEART试验(NCT01149590)招募4146例稳定胸痛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护理组和标准护理联合CT组。本研究纳入1769例接受CCTA且数据完整的患者作为训练与测试集。
临床变量
临床、影像及斑块数据来自SCOT-HEART数据库。10年心血管风险评分(ASSIGN)基于Framingham风险评分并针对苏格兰人群校准,包含年龄、性别、吸烟史、血压、胆固醇、社会剥夺指数、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及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信息。模型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学、心血管危险因素、静息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结果及西雅图心绞痛问卷症状。
CT成像与分析
使用64排或320排CT扫描仪进行CCTA,根据15段模型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是否存在(非阻塞性:<70%狭窄;阻塞性:≥70%狭窄)。定量斑块分析使用专用软件(Autoplaque 2.5),低衰减斑块(<30 HU)占血管体积≥4%定义为高危斑块。
机器学习模型
构建两个XGBoost模型:
- 预测CCTA中CAD存在(非阻塞性或阻塞性)。
- 预测LAP负担增加(≥4%)。
通过网格搜索优化超参数,80%数据训练,20%测试。特征重要性分析评估各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并构建瀑布图解释个体预测。
统计分析
使用R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分类数据以中位数(IQR)表示。ROC曲线比较采用DeLong检验,p<0.05为显著性阈值。
结果
研究人群
1769例患者中,56%为男性,平均年龄58±9.5岁,10年心血管风险评分16%(IQR 10%–23%)。训练集(n=1416)与测试集(n=353)基线特征相似。
预测CAD存在
CCTA中64%患者存在CAD(>10%狭窄)。机器学习模型AUC为0.80(95% CI 0.74–0.85),优于10年风险评分的0.75(p=0.004)及ESC预检概率评分(0.73,p<0.001)。关键特征包括10年风险评分、年龄、性别、总胆固醇及异常ETT。
预测LAP负担增加
51%患者LAP负担≥4%。机器学习模型AUC为0.75(95% CI 0.70–0.80),与10年风险评分(0.72,p=0.08)相近,但优于ESC评分(0.69,p=0.005)。关键特征为10年风险评分、年龄、BMI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讨论
本研究表明,机器学习通过整合临床特征可提升对CAD的预测能力,但对高危斑块表型的预测未显著优于传统风险评分。这一结果提示,稳定胸痛患者的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不足以识别高危斑块,需依赖影像学评估。
机器学习在心血管影像中的潜力包括改进图像获取、标注及风险分层。既往研究聚焦于识别阻塞性CAD以指导血运重建,而本研究关注任何CAD的存在(提示需预防性治疗)。模型基于就诊时的临床信息(如症状、心电图)可优化CCTA检查优先级。
定量斑块评估(如LAP负担)可提升风险分层,但本研究中机器学习未能超越传统风险评分。这可能因LAP负担与临床特征关联较弱,需结合影像特征(如放射组学)进一步优化模型。
本研究局限包括:外部验证数据不足、模型未纳入新型生物标志物、样本量较小及CT扫描仪差异可能影响斑块分析。
结论:机器学习可优化CAD的预测以指导CCTA检查优先级,但高危斑块评估仍需依赖影像学技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