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支架植入后常规心脏CT扫描无必要
Routine heart CT scanning is not warranted after stenting for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EurekAlert!
欧洲心脏病学会
西班牙马德里 - 2025年8月31日 - 在ESC Congress 2025最新突破研究专场公布的数据显示,对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采用冠状动脉CT(CCT)进行常规随访,与症状驱动的随访相比,并未降低死亡、心肌梗死(MI)、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支架血栓形成风险。
左主干冠状动脉为大部分心肌供血,该部位严重病变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随着冠状动脉支架技术发展及药物治疗手段改进,这类高危患者的PCI治疗使用量增加,其疗效已能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媲美。
"尽管左主干PCI后可能出现支架再狭窄、复发性缺血等并发症,但最佳监测策略仍存在争议。" 意大利都灵健康与科学城医院试验报告人Ovidio De Filippo医生解释道:"近年来CCT作为诊断和监测工具的准确性已可媲美侵入性血管造影,同时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医疗成本。我们开展了首个随机试验,评估PCI术后6个月常规CCT随访与标准症状/缺血驱动管理的疗效差异。"
PULSE试验是一项在欧洲和南美15个中心开展的开放标签、终点盲法设计的随机研究。纳入对象为接受左主干冠状动脉PCI治疗的连续患者,按1:1随机分组,实验组在6个月时接受CCT指导随访,对照组接受标准症状/缺血驱动管理,总随访期18个月。
CCT组若发现显著支架内再狭窄,将接受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必要时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现其他部位狭窄则按现行指南处理。对照组按临床指南和各中心常规管理。主要终点为18个月时全因死亡、自发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明确/可能支架血栓形成的复合事件。
606名患者参与试验,平均年龄69岁,女性占比18%。实验组89.8%患者在中位200天完成CCT检查。
结果显示:CCT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1.9%,对照组为12.5% (风险比[HR] 0.97;95%置信区间[CI] 0.76-1.23;p=0.80)。CCT组自发性心肌梗死风险显著降低(0.9% vs 4.9%;HR 0.26;95% CI 0.07-0.91;p=0.004)。CCT组影像学触发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增加(4.9% vs 0.3%;HR 7.7;95% CI 1.70-33.7;p=0.001),但临床指征的血运重建无差异(5.3% vs 7.2%;HR 0.74;95% CI 0.38-1.41;p=0.32)。
首席研究员、同样来自都灵健康与科学城医院的Fabrizio D'Ascenzo教授总结:"系统性6个月CCT随访未降低18个月主要终点事件。虽然常规CCT随访未显示总体获益,但自发性心肌梗死的显著减少及对需要重复PCI的阻塞性病变检出提示,该策略可能在复杂解剖患者和长期随访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