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这种疾病有多罕见?Transthyretin Amyloid Cardiomyopathy: What Is It and How Rare Is It Really?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msn.com美国 - 英语2025-09-04 12:50:28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09字
本文系统解析了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的流行病学现状,揭示其实际发病率远超预期。通过法国九年间发病率六倍增长的案例,结合美国10-12万成人患病率的数据,论证了诊断技术进步带来的认知转变。详细阐述了疾病病理机制、并发症特征及新型治疗方案,并对比分析了遗传性与野生型疾病的地域人种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发病率病理机制临床特征遗传特征地域分布治疗进展TTR稳定剂基因干预疗法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这种疾病有多罕见?

疾病认知转变

尽管仍被视为罕见病,但随着诊断工具的普及和医学界关注的提升,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的实际发病率显著高于既往认知。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专家何塞·奥尔瓦雷斯-卡多纳医学博士指出,法国研究数据显示,ATTR-CM发病率从2011年的每10万人年0.6例激增至2019年的每10万人年3.6例。

美国虽尚无确切统计数据,但研究推测成人患病率约10-12万,每年新增确诊5,000-7,000例。"核素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医生认知提升,使ATTR-CM诊断明显前移。"奥尔瓦雷斯-卡多纳强调,这种转变对预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机制与临床特征

该病源于不稳定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异常解离,形成错误折叠的淀粉样沉积物在心肌中积累,导致心肌僵硬。这种进行性心脏病会引起心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伴随生活质量恶化。约半数患者在心衰发作前会出现心律失常和传导系统疾病。

值得关注的是,左心房重构患者存在高凝风险。影像学研究证实,即使排除房颤和CHAD2评分因素,左心房特异性重构仍与血栓事件显著相关。合并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仅诊断难度增加,临床症状也更为严重。未经治疗者从无症状期进展至临床心衰平均仅需数年,强调早筛的重要性。

遗传特征与地域分布

特定人群风险显著升高:腕管综合征、主动脉瓣狭窄及心衰患者。THAOS注册数据分析显示,不同地域人种差异显著:

  • p.Val50Met突变:欧洲(62.2%)、南美(78.6%)、日本(74.2%)主要致病突变
  • p.Val142Ile突变:西非后裔中携带率达3-4%
  • 拉美裔群体:多米尼加共和国携带率与非洲血统呈正相关
  • 美国黑人群体:Val122Ile突变携带者心衰风险显著升高

北美地区野生型ATTR-CM占比最高(56.2%)。研究显示日晒超1小时/天、饮用红茶及既往吸烟等生活方式可能与野生型发病相关,具体机制仍在探索中。

治疗进展与药物研发

该领域治疗近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1. TTR稳定剂
  • 他法米迪斯(Vyndamax)
  • 阿科拉米迪斯(Attruby)
  1. 基因干预疗法
  • Vutrisiran(Amvuttra)RNA干扰药物
  1. 在研药物进展
  • 单克隆抗体类淀粉沉积清除剂:
  • NNC6019-0001(II期试验)
  • ALXN2220(III期试验)
  • 转甲状腺素mRNA降解剂:
  • 伊多西兰(Tegsedi)
  • 依普兰特森(Wainua)

需注意,后两类药物目前获批适应症为转甲状腺素蛋白血症性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其在ATTR-CM的适应症拓展仍在进行中。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