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你可能不知道的记忆丧失意外原因
医学审校:史密塔·帕特尔(Smita Patel)医学博士
记忆丧失或短期遗忘现象可能由多种生理或心理因素引发。某些病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预防或逆转,而另一些则需专业医疗干预。
1. 甲状腺功能异常
位于颈部的甲状腺通过分泌激素调控脑部发育与记忆存储。当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或甲状腺功能减退(hypothyroidism)时,可能出现思维迟缓、脑雾等认知功能障碍。
2. 睡眠障碍
睡眠对记忆整合至关重要。研究显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或失眠等睡眠障碍会干扰大脑神经处理机制,导致记忆编码受损。睡眠不足还会降低清醒时段的高级认知功能,如计划制定与时间管理能力。
3. 感染性疾病
2022年针对新冠后认知功能的研究证实,病毒感染可导致记忆损伤。另有研究显示细菌感染可通过触发脑部炎症反应,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记忆形成过程受损。
4. 更年期变化
当女性体内雌激素与孕酮水平下降并停经12个月以上时,进入更年期阶段。雌激素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其水平下降可能导致认知影响(如健忘)。更年期平均持续8年,结束后认知功能可能有所改善。
5. 营养缺乏症
饮食结构直接影响认知功能。高饱和脂肪饮食或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引发记忆与学习障碍。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蛋类、肉类等动物性食物中,因此纯素食者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存在B12缺乏风险。
6. 特定药物影响
治疗癫痫或感染的药物可能产生认知副作用。常见影响记忆的药物类型包括:
- 抗焦虑药物
- 抗组胺药
- 抗癫痫药物
- 膀胱控制药物
- 阿片类止痛药
- 催眠药物
- 三环类抗抑郁药
7. 中风事件
脑血管堵塞或出血可导致严重脑损伤,记忆丧失是常见后遗症。静默性脑梗死(silent infarct)可能无明显中风症状,却增加25%-30%人群的认知障碍风险。
8. 心血管疾病
约四分之一的认知障碍病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问题均可导致记忆与认知功能下降。
9. 头部创伤
颅脑外伤(TBI)会导致记忆与认知功能损伤。如出现颅脑外伤相关记忆问题,应尽快接受专业医疗评估。
10. 烟酒滥用
酒精会损伤短期记忆,长期酗酒可能导致酒精相关性脑损伤。烟草使用通过限制脑部供血,干扰记忆形成过程。
11. 心理健康问题
压力、焦虑与抑郁症会干扰大脑记忆编码机制。相关治疗药物也可能影响记忆功能。
12. 年龄相关变化
大脑随年龄增长出现神经元连接减缓,复杂认知任务处理速度下降。但研究证实老年人仍可通过认知训练掌握新技能。
预防与应对策略
规律运动、营养饮食、充足睡眠可有效预防记忆退化。建议采用:
- 制定日程计划:在精力充沛时段安排重要事项
- 身心锻炼: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益智游戏保持大脑活跃
- 智能设备辅助:电子设备记录重要信息
- 认知康复疗法(CRT):个性化训练恢复脑功能
就医建议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 熟悉场所迷路
- 时间空间定向混乱
- 基本生活能力丧失
- 重复提问
- 指令执行困难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