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时年15岁的卢卡斯·德诺(Lucas Denault)首次感染新冠病毒时症状相对轻微。作为宾夕法尼亚州一名高中运动员,他仅经历短暂类感冒症状后便恢复如常并重返生活。但三个月后二次感染时,病情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他患上了长新冠。“长新冠症状出现在4月初……我从100%健康状态在2-3周内恶化到卧床不起,”德诺回忆道。近2年间,他饱受致残性头晕、慢性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困扰。
如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研究证实德诺的经历比先前认知更为普遍。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近50万美国儿童的健康记录得出结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童和青少年发展成长新冠的风险增加一倍。该迄今最大规模研究还发现,再次感染显著提高不良结局概率:心肌炎(心脏肌肉危险性炎症)风险增加两倍以上,危及生命的血栓风险增加一倍以上。研究同时记录到急性肾损伤风险几乎翻倍,以及味觉嗅觉异常、认知障碍等致残症状的上升。
这项研究描绘的图景正日益为一线专家所熟悉。“我们诊所接诊过多次感染新冠的患儿,触发长新冠症状的往往不是首次感染,”华盛顿特区国家儿童医院(Children’s National)儿科新冠后遗症项目主任亚历山德拉·邦茨(Alexandra B. Yonts)博士表示,“有时甚至不是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感染。我们见过感染五次、六次乃至七次的孩子。”
清晰扫描结果并非万能
卢卡斯的经历凸显儿科医生面临的深刻挑战。早期医生怀疑他患有心肌炎,但心脏检测结果正常后未立即考虑长新冠。“当所有检查显示心脏无恙,但身体和精神仍持续不适时,下一步该怎么做?”德诺说,“医生确认心脏正常后就无后续措施,他们表示‘既然心脏没问题,就没有需要处理的问题’。”直到症状持续超过数月——达到美国疾控中心(CDC)定义的长新冠时限,医生才确诊该病症。邦茨指出问题在于二次感染后风险急剧升级。
“两次感染后的风险具有叠加性,”她强调,“每次后续感染都会增加患长新冠的风险;若已患病,则症状会进一步恶化。”
另一难题在于:长新冠的诊断标准仅限于症状持续时长。一项针对儿科医疗提供者的调查显示,他们在考虑长新冠的阈值和诊断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医生能立即识别,而另一些则不能。父母在为孩子寻求诊疗时常因缺乏标准化指南而遭遇重大挫折。
哪些症状应引起警惕?
邦茨表示,儿科医生识别长新冠需要保持警惕,尤其当家庭未能将持续症状与既往感染关联时。“这是真实存在的生物性新发慢性疾病,”邦茨强调。
治疗卢卡斯长新冠的劳拉·马隆(Laura Malone)博士指出,儿科医生最需关注的常见症状是深度疲劳和劳力后不适(即劳力后症状加重)。作为长新冠的标志性致残症状,即使轻微体力或脑力活动也会引发严重症状恶化,常延迟数小时或数日,使患者卧床不起。
巴尔的摩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Kennedy Krieger Institute)儿科新冠后康复诊所主任马隆解释,对德诺而言,一次简单的压力测试就导致他头晕呕吐到无法自行走出诊室。“我能在跑步机上跑10分钟,但之后却因剧烈头晕呕吐无法离诊,”他回忆道。
专业照护的生命线
估计有580万美国儿童可能受长新冠影响,但全国仅20家儿科专科诊所提供专业治疗。德诺一家很幸运:数月后因预约取消,他得以避开长达一年的等候名单进入肯尼迪·克里格诊所。
正是在这里,马隆医生为德诺确诊了与长新冠相关的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并制定了彻底改变病情的治疗方案。方案关键药物米多君(midodrine,用于管理低血压)被德诺称为“神奇药物”。“它让我从沙发上站起来重返课堂,真是太棒了,”他说,“确实给了我巨大助力。”
康复第二阶段是马隆严密监控下的精密物理康复计划。目标在于找到微妙平衡:进行足够运动以挑战身体,同时避免诱发复发。这一 painstaking 过程还包括严格睡眠作息和结构化日常安排,最终获得回报。罹患长新冠近两年后,曾需轮椅参观大学的德诺在高中赛季重返篮球场。“他一上场,我们都觉得他‘太神了’,”母亲卡琳回忆道,“全场观众沸腾了。”
打破循环:教育与预防
肯尼迪·克里格的ECHO项目已培训近100名专业人员,显著提升其诊断和管理长新冠的能力。参与者报告相关能力提升21%。该项目旨在将专业覆盖延伸至大型医疗中心之外的基层社区。
专家强调,尽管教育至关重要,预防仍是核心工具。一项针对超百万儿童的RECOVER研究发现,疫苗接种整体降低长新冠风险35%,青少年降幅达50%,但效果随时间减弱——因此加强针至关重要。“《美国医学会杂志》和《儿科学》发表的研究均显示,接种疫苗的儿童长新冠风险降低,”马隆说。
邦茨甚至建议已出现症状的儿童接种疫苗。“重新接种、及时补打加强针、为免疫反应提供助力——在我看来这是更优选择,即便可能造成短暂数日的症状加重,”她表示。
2025年8月,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议为6-23个月龄所有儿童及2-8岁高风险儿童接种新冠疫苗。
如今,20岁的德诺正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攻读航空航天工程。他历时两年的惊险抗争印证了长新冠的严重危害,而关于二次感染的新数据发出关键警示:每次后续感染都是对孩子长期健康的 gamble(赌博),马隆和邦茨强调。即便康复后,疾病仍留下持久影响。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已成为“倾听身体信号的专业人士,懂得何时该做什么”。
在应对大学考试等高压时期,这种警惕尤为必要。“备考时人人都会有脑雾感,”他解释道,“但对我来说,这种感觉明显更极端且被放大。”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