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研究:如何修正为成人设计的临床试验体系
儿科临床试验常基于成人模板设计,但儿童在生理、发育、心理和药理学等方面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关键研究领域的高停药率。儿童绝非"缩小版的成人",临床角度迫切需要专门的儿科研究。
儿科试验停药原因
根据GlobalData截至2025年5月的临床试验数据库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211项试验居首,其次是传染病168项和肿瘤学152项。但停药率最突出的是毒理学达40%,代谢疾病29.1%,血液病27.7%。肿瘤学和胃肠病停药率也分别达到22.4%和20.6%。值得注意的是,Ⅳ期试验停药最多,提示即使通过早期阶段,晚期仍可能暴发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高停药率源于儿科试验的特殊复杂性:儿童属于弱势且难接触的群体,试验成本更高、周期更长。尽管美国1990-2000年代已立法规范儿科用药研究,但肿瘤领域儿科研究经费仅占癌症研究总经费的4%。2025年2月NIH更提议将大学补助上限从27-28%降至15%,加剧资源紧张。
增强儿童中心的试验设计
在样本采集环节,需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儿童采血量受限,过度抽血可能导致贫血或低血容量休克。研究人员需采用小容量采血设备,确保医疗装置(如血压袖带、导管)尺寸和年龄适配,营造安全非威胁的研究环境。
创新干预技术可显著改善体验:使用派对气球进行呼吸训练帮助儿童应对骨髓穿刺,使应对能力提升而痛苦降低;VR头显可将静脉注射疼痛感降低4倍。伦理规范需强化知情同意体系,儿童需提供同意书(assent)而非同意(consent),信息传达必须符合发育阶段。
监管层面,美国FDA要求初始儿科研究计划(iPSP),欧洲EMA规定儿科研究计划(PIP)。中国药审中心也制定了儿科临床试验指南。
提升参与度的创新方案
游戏化设计通过即时奖励机制提升依从性,如将重复任务转化为排行榜游戏。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通过远程操作解决实际困难:2022年数据显示11.6%的高收入国家儿科试验采用去中心化模式(非儿科仅8%)。凯迪亚(Caidya)等CROs提供全周期支持,包括:
- 家庭友好型试验设计
- 患者招募与留存策略
- 伦理合规保障
- 监管文件准备
- 患者权益组织协作
当前亟需多维度努力解决儿童药理服务不足问题。借助专业CROs的经验,研究者可开展更快速、合规且以儿童为先的临床试验。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