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被认为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饮食不当、吸烟、缺乏运动和过度饮酒等。然而近期医生发现,看似健康的人群突发心脏病和中风的案例正在显著增加。据研究估计,近半数此类病例发生在无吸烟史、血压正常、胆固醇水平达标且未患糖尿病的个体中,这类传统可调节风险因素被称为"标准可调节风险因素(SMuRFs)"。其中,健康女性群体尤为脆弱。
为破解这一医学谜题,麻省总医院研究团队通过"女性健康研究"项目数据库,对12,530名无SMuRFs的女性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重点监测炎症生物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研究发现,尽管这些女性符合传统健康标准,但hsCRP水平偏高者患冠心病的风险高出77%,中风风险增加39%,重大心血管事件总体风险上升52%。
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即使没有传统风险因素但存在慢性炎症的女性,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合成"坏胆固醇"(LDL),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预防心脏病专家Paul Ridker教授指出:"当前临床风险评估模型无法识别这类隐性高危人群。我们的数据证明,40岁左右的健康女性若存在慢性炎症,应尽早启动他汀治疗等预防措施,而不是等到70岁疾病显现时被动应对。"
该研究颠覆了传统心血管疾病预防的认知体系,为40岁以上健康女性提供了全新的干预方案。研究团队建议将hsCRP检测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并强调抗炎治疗在初级预防中的关键作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