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磺胺噻唑Phthalylsulfathiazol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1RY1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人工合成的磺胺类抗菌药)
  • 来源与性状
    酞磺胺噻唑(Phthalylsulfathiazole)是磺胺噻唑的衍生物,化学名为羧苯甲酰磺胺噻唑,分子式为C₁₇H₁₃N₃O₅S₂。其结构通过将磺胺噻唑与邻苯二甲酸酐缩合而成,属于肠道难吸收的磺胺类药物。性状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具特殊气味,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磺胺类药物未列入麻醉、精神、毒性或放射性药品范畴,且无特殊管制要求。
  • 临床价值
    历史药物(H),分类为自然淘汰药(H2)。
    原因:该药曾用于肠道感染治疗,但因现代广谱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及更安全的肠道抗菌药(如利福昔明)的普及,其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目前无主流医疗指南推荐。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核心功效
    通过抑制细菌叶酸代谢发挥抑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及部分革兰氏阳性菌。
  • 临床应用
    曾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等肠道感染,以及术前肠道准备(减少术后感染风险)。需注意:目前临床已极少使用,且无明确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疗效优于新型抗菌药物。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1. 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磺胺类药物共性风险)。
    2.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3. 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G6PD缺乏者风险更高)。
    4. 肝肾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结晶尿、肾损伤。
  • 禁忌与风险

    1. 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 孕妇、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及G6PD缺乏症患者禁用。
    3.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 需警惕与其他磺胺类药物的交叉过敏反应。

医疗建议

目前该药已非临床一线选择,若需治疗肠道感染,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基于最新指南的用药方案(如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或利福昔明)。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及肾功能。


参考文献

  1. 磺胺类药物的药理与临床分类(《临床药理学》第10版)
  2. 肠道抗菌药物的历史演变与现状(《感染病学杂志》2023年综述)
  3. 磺胺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