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类和致幻剂Cannabinoids & hallucinogens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08
子码范围XM0075 - XM9WX3

核心定义

详细定义与分类

大麻类和致幻剂(Cannabinoids & hallucinogens) 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显著影响感知、情绪及认知功能的药物类别,根据其药理特性可进一步细分:

  1. 大麻类
    • 天然大麻素:如Δ⁹-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大麻酚(CBN)。
    • 合成大麻素:如CP-55940、HU-210、AM-2201等。
  2. 致幻剂
    • 经典致幻剂:包括麦角酸二乙酰胺(LSD)、裸盖菇素(Psilocybin)、麦司卡林(Mescaline)、二甲基色胺(DMT)。
    • 非经典致幻剂:如氯胺酮(Ketamine)、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苯环利定(PCP)。

作用机制

  1. 大麻类

    • THC:通过激活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B₁和CB₂),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如多巴胺、谷氨酸)。CB₁受体在大脑海马、皮层和基底节高表达,介导欣快感、认知障碍及运动协调性下降。
    • CBD:无显著CB₁受体激动活性,主要通过增强内源性大麻素(如Anandamide)的稳定性、拮抗GPR55受体及调节5-HT₁A受体发挥作用,具有抗焦虑、抗炎特性。
    • 合成大麻素:多为CB₁受体完全激动剂,效力远超THC(如HU-210对CB₁的亲和力比THC高10倍),易导致严重副作用。
  2. 致幻剂

    • LSD与裸盖菇素:作为5-HT₂A受体部分激动剂,通过激活皮层锥体细胞的磷脂酶C通路,增强谷氨酸能神经传递,导致视觉扭曲和意识状态改变。
    • 氯胺酮: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阻断谷氨酸介导的去极化,导致分离麻醉状态及幻觉生成。
    • MDMA:促进突触前5-HT、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抑制再摄取,同时刺激5-HT₂A受体,引发情绪高涨及共情增强。

限制信息

管制级别

  • 中国: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
    • THC、LSD、MDMA、氯胺酮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最高管制级别)。
    • CBD在2021年后被明确纳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含THC>0.3%的制品)。
  • 国际:联合国《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将大麻、LSD、MDMA列为I类管制物质,氯胺酮列为II类(2020年CND决议)。

医学危害分析

  1. 大麻类
    • 急性效应:心率加快(>120次/分钟)、短暂性精神病样症状、运动协调障碍。
    • 长期风险:海马体积缩小(记忆损伤)、动机综合征(amotivational syndrome)、依赖性(约9%使用者)。
    • 合成大麻素:可引发癫痫、横纹肌溶解及急性肾损伤(如AMB-FUBINACA导致死亡病例)。
  2. 致幻剂
    • LSD:诱发持久性知觉障碍(HPPD)、极端焦虑或精神病性障碍。
    • 氯胺酮:长期滥用导致膀胱纤维化(K-cramps)、认知功能下降(执行功能受损)。
    • MDMA:高热综合征、血清素耗竭后的抑郁及睡眠障碍。

临床信息

医学用途

  • 大麻类
    • CBD制剂(如Epidiolex)获FDA批准用于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难治性癫痫(需严格处方监管)。
    • 合成THC(Dronabinol)用于癌症化疗后恶心及艾滋病相关消瘦症。
  • 致幻剂
    • 氯胺酮(低剂量)静脉注射用于难治性重度抑郁(2019年FDA批准Spravato鼻喷剂)。
    • 裸盖菇素在临床试验中探索其对PTSD和戒烟辅助的潜力(需在受控环境下使用)。

禁忌与注意事项

  • 既往精神病史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THC及LSD。
  • 长期使用氯胺酮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及膀胱超声。

参考文献

  1. 《药理学与治疗学》(第15版),Laurence L. Brunton等,McGraw-Hill Education, 2023.
  2. 世界卫生组织:《大麻及其衍生物的健康影响与法律地位评估报告》,日内瓦,2022.
  3.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药品品种目录(2023年版)》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23年版)》。
  4.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021年全球药物状况报告》。
  5.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精神药物治疗指南》,第5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