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新研究,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可能是保护大脑健康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数据显示,感到生活有意义的人群罹患痴呆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28%。
这项大规模研究追踪了13,000多名45岁以上成年人,最长随访时间达15年。研究显示这种保护效应具有跨年龄层和种族的一致性,可能彻底改变人类对大脑健康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该效应在不同种族群体中均显著,表明这种保护作用并非局限于特定人群。
即使考虑教育水平、抑郁症状和阿尔茨海默病主要遗传风险因子APOE4的影响后,生活目标感仍显示出保护作用。研究资深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Aliza Wingo教授指出:"即使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基因的人群,强烈的目标感也与发病时间延迟和痴呆症发病率降低相关。"
在控制年龄、教育、抑郁和遗传风险因素后,认知衰退的延缓时间在8年内约1.4个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公共卫生研究员、该研究第一作者Nicholas C. Howard解释称,与现有痴呆症治疗药物(如lecanemab和donanemab)的轻微疗效相比,生活目标感具有独特优势——它安全、免费且可通过建立人际关系、设定目标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获得。
研究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测量工具的七项指标评估参与者的人生目标感。评估内容包括"我积极践行自己制定的计划"和"我的生活具有明确方向和目标"等陈述。受访者按从"强烈不同意"到"强烈同意"评分,最终得分1-6分,分数越高表明目标感越强。研究人员每两年通过电话测试追踪参与者的认知健康状况。
虽然研究规模庞大是重要优势,但研究者承认无法证明人生目标与痴呆症发病率降低之间的因果关系。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