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肥胖是心脏病的已知风险因素,但一项新研究表明,将个人腰围测量值与身高进行比较的比率在预测风险方面比体重指数(BMI)更为可靠。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区域健康-美洲》上的发现,可能会重塑临床医生和公众评估心血管风险的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不符合传统肥胖定义的人群。
“基线时较高的BMI、腰围和腰围身高比都与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相关——直到我们调整了其他经典风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运动、糖尿病、高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主要作者蒂亚戈·博斯科·门德斯表示。
“当我们进行调整后,只有腰围身高比仍保持预测效力。”门德斯补充道。
研究人员分析了2721名基线时无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数据,随访超过五年。
这种预测能力主要集中在BMI低于30的人群中,这低于传统肥胖阈值,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面临心血管疾病风险。
BMI无法考虑脂肪分布,也无法区分有害的内脏脂肪和具有保护作用的皮下脂肪。
相比之下,腰围身高比(WHtR)通过将腰围除以身高计算得出,直接反映了中心性肥胖,这与心脏病关系更为密切。
研究显示,这意味着BMI低于30但腰围身高比超过0.5的人群,即使没有其他风险因素,未来发生冠状动脉钙化(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标志)的风险也可能更高。
“将腰围身高比作为心血管筛查工具,可以更早地识别和干预那些可能被忽视的高风险患者,”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资深作者马西奥·比滕库尔特指出。
“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早期发现心脏病风险,即使患者的体重、胆固醇和血压都看似正常,”比滕库尔特强调。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