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降低痴呆症风险的简易方法Researchers find a simple way to reduce dementia risk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www.consumeraffairs.com美国 - 英语2025-09-03 22:18:52 - 阅读时长2分钟 - 901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最新研究发现,拥有强烈人生目标感可使认知障碍风险降低28%。该研究基于13000名45岁以上成年人长达15年的追踪,揭示目标感对携带APOE4基因等高风险人群同样具有保护作用。研究采用心理幸福感量表评估目标感,通过电话测试跟踪认知健康,结果显示目标感可延缓认知衰退症状平均1.4个月,且这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具有零成本、高安全性等优势。
痴呆症预防大脑健康人生目标感认知衰退心理幸福感免费安全资源培养目标感健康收益
研究人员发现降低痴呆症风险的简易方法

目标感强烈者更保持思维敏锐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最新研究显示,人生目标感与大脑健康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拥有明确生活方向和目标感的成年人,其认知衰退风险降低了28%。这为全球关注的痴呆症预防提供了突破性思路。

发表于《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对13000名45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追踪。结果显示,目标感强烈者更不容易发展为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症。研究团队负责人艾莉莎·温戈博士指出:"我们的发现证明,目标感能增强大脑随年龄增长的韧性。"

这项保护作用在不同种族和族裔群体中均显著。即便在考虑教育水平、抑郁症状和APOE4基因(阿尔茨海默病重要遗传风险因素)的情况下,研究结果依然成立。数据显示,目标感较高者出现认知衰退症状的时间平均推迟1.4个月——这一效果在与抗认知障碍药物对比时具有特殊意义。

研究通讯作者尼古拉斯·霍华德强调:"尽管lecanemab和donanemab等新药能适度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症状,但存在风险和高昂成本。而人生目标感是完全免费、安全且可及的资源,人们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目标追求和有意义的活动来培养。"

目标感获取途径

研究虽未具体询问目标感来源,但既往研究显示老年人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生命意义:家庭关系、志愿服务、精神信仰、业余爱好、照护他人或个人目标等。日本文化中的"ikigai"(生存价值)概念正是这种生活意义的典型体现。

研究人员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中的7项调查评估目标感。受试者需对"我的生活具有方向和目标"等陈述进行"强烈同意"到"强烈反对"的评分。认知健康评估则通过每两年进行的电话认知测试完成。

虽然研究显示目标感与低认知风险存在显著关联,但作者谨慎指出这并未证明因果关系。但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心理幸福感与大脑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共同作者托马斯·温戈博士表示:"这项研究令人振奋之处在于,人们可能通过思维方式的调整获得健康收益。人生目标感是可以培养的——什么时候开始思考生命意义都不晚。"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