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噩梦可能预示未来健康问题

Study Says Nightmares May Actually Predict Future Health Problems – Free Jupiter

英国英语科技与健康
新闻源:unknown
2025-09-01 17:22:52阅读时长3分钟1445字
噩梦健康问题认知能力衰退痴呆症大脑健康睡眠模式早期预警治疗干预未来研究神经系统健康

梦境困扰着科学家、哲学家和普通大众已有数百年历史。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人们对人类做梦的原因仍没有统一认知。某些理论认为梦境只是睡眠中的随机脑部活动,另一些则认为它们是现实生活挑战的心理预演。还有一种解释将其视为自然的"整理"过程,大脑在此期间整理记忆并清除无用信息。无论哪种观点,梦境的真正目的仍是未解之谜。

但噩梦却显得尤为特殊。不同于普通噩梦,这些生动、扰人且足以唤醒睡眠者的梦境可能暗示着更深层的含义。近期研究显示,中老年群体频繁做噩梦可能是认知能力衰退的早期表现,甚至可能预示痴呆症的发生。

噩梦的本质

噩梦最常出现在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这个阶段的梦境最为生动,大脑活跃度接近清醒状态。REM睡眠期间心率和呼吸模式会波动,大脑处理情绪和记忆。由于REM睡眠多出现在后半夜,因此噩梦常发生在黎明前。

不同于发生在深度非REM睡眠阶段的夜惊(通常醒后遗忘),噩梦更容易被详细回忆。这些梦境常包含恐惧、威胁或痛苦情绪,即使醒来后仍会带来持久的心理影响。

3-6岁儿童做噩梦较为常见,这可能与其正在形成的安全感认知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人做噩梦的频率会降低。但当中年人或老年人噩梦频率异常增加时,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

噩梦与认知衰退的关联

2022年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临床医学》的一项重大研究揭示了噩梦与大脑健康的关系。该研究分析了三个长期健康研究项目中3000多名参与者的数据:

  • 参与者:约600名35-64岁中年人和2600名79岁以上老年人
  • 方法:所有参与者初始时均无痴呆症,研究人员通过长达9年(中年组)和5年(老年组)的追踪,记录其噩梦频率与认知变化的关联

研究结果令人震惊。每周出现噩梦的中年人认知能力下降风险是未频繁做噩梦者的4倍,而老年人则有近2倍的痴呆症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性别差异显著:老年男性每周做噩梦的风险是女性的5倍,女性同条件下的风险仅增加41%。

噩梦预警疾病的可能机制

科学家们正在争论噩梦是痴呆症的早期症状还是直接致病因素:

  1. 早期预警信号说

噩梦可能是大脑在记忆丧失等明显症状出现前的细微变化反映。这种情况下,频繁噩梦或成为神经系统问题最早的警示信号之一。

  1. 致病因素说

另一种可能性是,噩梦通过扰乱健康睡眠模式增加大脑压力,导致长期认知能力下降。已有研究证实睡眠质量差与阿尔茨海默病等记忆障碍相关,频繁噩梦可能放大这种风险。

无论哪种解释成立,噩梦与晚年大脑健康之间的关联都值得深入研究。

噩梦的日常生活启示

虽然老年人的噩梦尤其值得关注,但它们仍是人类正常体验的一部分。压力、焦虑、创伤、药物和睡眠不规律都会增加其发生频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健康问题也与反复噩梦密切相关。

对大多数人而言,噩梦是偶发且暂时的。但当其每周多次发生时,可能破坏睡眠质量,加剧焦虑情绪。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情况还可能揭示更深层的大脑健康问题。

治疗噩梦能否保护大脑?

若噩梦确实与痴呆症相关,将带来重大医学突破。未来医生或可通过噩梦频率作为筛查认知衰退风险的早期工具。认知行为疗法(CBT)、图像预演疗法(IRT)、改善睡眠卫生策略(如规律作息、减少睡前屏幕时间)以及调整药物治疗等现有疗法,可能成为预防认知能力下降的新型干预手段。

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首席作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阿比德米·奥塔库博士将继续探索梦境与神经系统健康的关系。未来研究将聚焦年轻人的噩梦是否也能预测痴呆,以及梦境的生动程度、情感强度等特征如何反映长期大脑健康状况。

这项新兴研究领域表明,梦境并非随机的想象碎片,而是可能揭示大脑功能和衰退过程的重要窗口。噩梦或许是大脑发出的预警信号,关注这些信号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早发现、治疗甚至预防毁灭性疾病。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