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早产及新生儿重症监护需求与儿童期高血压风险相关Study of babies links prematurity, need for NICU care with childhood hypertension | EurekAlert!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eurekalert.org美国 - 英语2025-11-07 06:48:39 - 阅读时长4分钟 - 1777字
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研究人员主导的一项研究揭示,早产儿即使未出现重大早产并发症,若需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其成长过程中患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部分资助,于2025年9月5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不仅证实了早产及相关并发症与高血压风险的关联,还提示NICU环境暴露可能是潜在因素。研究分析了波士顿出生队列中2459名儿童的19,736次血压测量数据,发现早产儿持续性高血压发生率为25.2%,远高于足月儿的15.8%;有NICU并发症的早产儿风险更高,在调整模型中较无并发症者高出87%。研究者强调,所有NICU住院儿童均需从儿童期开始定期筛查血压变化,并终身随访以预防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等心血管疾病,未来研究将聚焦开发早产儿高血压风险评分系统及探究肾功能与高血压的关联机制。
早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儿童期高血压高血压风险筛查不良心血管后果风险评分系统肾功能
研究发现早产及新生儿重症监护需求与儿童期高血压风险相关

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部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即使没有重大早产并发症——随着成长,患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部分资助,于9月5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不仅进一步证实早产及相关并发症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还提示在某些情况下,风险增加可能与NICU中的潜在暴露因素有关。研究人员总结称,这些发现凸显了对早产儿——特别是入住NICU的婴儿——在整个儿童期进行高血压迹象筛查的必要性。

先前研究(主要来自欧洲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表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高血压的风险因素。若不加以治疗,高血压会导致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事件和肾衰竭等不良心血管后果。此外,专家指出,儿童和青少年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在上升,近期研究估计美国所有儿童中有2%–5%患有高血压,13%–18%出现过高血压发作。

由于通常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也会在NICU中停留以安全支持生长发育,约翰斯·霍普金斯研究人员着手澄清NICU住院本身是否可能导致高血压风险增加。

在这项研究中,由儿童中心新生儿-围产期医学部临时主任卡蒂基亚·马克尔(M.B.B.S.)领导的团队分析了波士顿出生队列中2459名儿童的信息。该队列由王小滨(M.D., Sc.D., M.P.H.)于1998年在波士顿医疗中心启动,他现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早期生命疾病起源中心主任及赞维尔·克里格教授,旨在长期追踪研究婴儿和儿童。这些儿童主要来自城市低收入少数族裔人口,队列中近三分之一为早产儿。

研究团队分析了2459名婴儿从新生儿期到18岁的19,736次血压测量数据,并根据早产状态、NICU住院情况以及NICU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并发症(包括血液感染、慢性肺病、脑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将受试者分为五个亚组。

在早产儿中,468人入住NICU,平均住院23天。其中90人(19.2%)面临至少一种重大早产并发症。约112名足月出生的婴儿入住NICU,平均住院4天,且均未遭受任何重大并发症。

研究团队发现,持续性高血压(定义为三次门诊就诊中出现高血压,不一定是连续的)的发病率在早产儿中更高(25.2%),相比之下足月儿为15.8%,这一结果并不意外。

使用标准统计分析工具,研究人员发现,平均而言,早产且有NICU并发症的婴儿患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最高,在随访至18岁期间,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值更高。例如,在调整后的模型中,早产且入住NICU并有一种重大并发症(脑室内出血、败血症、NEC或慢性肺病)的婴儿,与无并发症者相比,持续性高血压风险高出87%。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发现支持了对NICU住院儿童进行早期高血压筛查的必要性。马克尔说:“早产并在NICU中停留的儿童,无论是否经历并发症,都需要密切随访,早期筛查血压变化和高血压,并应终身持续随访。”

研究者提醒,他们的研究在分析中未考虑饮食、钠摄入量、体重和体力活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已知会影响血压。此外,他们表示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确定NICU中可能导致高血压增加的具体暴露因素。

研究者表示,未来研究将重点利用这些数据为早产儿创建高血压风险评分系统。研究人员还计划研究早产儿的肾功能及其如何导致高血压。

除马克尔和王小滨外,约翰斯·霍普金斯的其他作者包括凯泽·阿齐兹(Khyzer Aziz)、塔米·布雷迪(Tammy Brady)、洪秀梅(Xiumei Hong)和王国英(Guoying Wang)。其他作者还包括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乔丹·库珀(Jordan Kuiper)、波士顿医疗中心的科琳·皮尔森(Colleen Pearson),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凯亚·桑德森(Keia Sanderson)和迈克尔·奥谢(Michael O’Shea)。

波士顿出生队列是美国获得连续资助时间最长的出生队列之一,部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编号:2R01HD041702、R01HD098232、R01ES031272、R01ES031521和U01 ES034983)以及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卫生资源与服务管理局(UT7MC45949)支持。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政策,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