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一位居民近日发起了#noharmtofood公民请愿行动,要求公众反对新西兰政府的两项提案:一项计划将食品中草甘膦残留限量提高100倍;另一项拟通过《基因技术法案》放松对农业基因技术的监管。请愿发起人强调:"这完全由个人发起,未获任何组织支持。我这么做是出于对国民健康的关切和环境保护责任。"
"很多人对这两项法案存在认知误区,甚至完全不了解法律即将发生的重大改变。"请愿人指出,初级产业部(MPI)正提议大幅上调主要粮食作物的草甘膦最大残留限量(MRL):小麦、大麦和燕麦的限量拟从0.1mg/kg提升至10mg/kg,干豌豆则从0.1mg/kg升至6mg/kg。
最新2025年《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期刊发表的同行评审研究(Panzacchi等)显示,即使低剂量长期接触草甘膦也会显著增加动物模型中白血病、肝癌、甲状腺癌和乳腺肿瘤的发生率,且暴露水平低于现行安全标准。包括拉马津尼研究所、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多项研究证实草甘膦可能导致激素紊乱、肠道菌群改变、氧化器官损伤,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并与孕期影响导致动物自闭症样行为相关。
全球多个国家已采取限制措施:越南、德国、奥地利、法国、墨西哥、泰国及多个欧盟国家均限制或禁止草甘膦或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请愿人质问:"当国际科学界呼吁加强管控时,新西兰为何反而提高残留限量?"
《基因技术法案》的潜在风险同样引发担忧。该法案将允许开发具有除草剂抗性的基因编辑作物,并大幅降低监管要求。阿根廷转基因农业区的实证研究表明:癌症发病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25%,自发流产和出生缺陷率高出正常值2-3倍,草甘膦已在母乳、饮用水和雨水样本中检出。
该请愿行动特别强调其公民自发属性,不属于任何商业或政治团体。请愿要求:立即禁止草甘膦或至少维持现行残留标准,逐步推行有机农业政策。请愿书指出:"新西兰结直肠癌发病率已是全球最高,应减少化学物质暴露而非增加风险。转向有机农业不仅有利于健康,也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朝阳产业。"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