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际指南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PET成像提供专家指导New international guideline provides expert guidance for PET imaging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sciencex.com美国 - 英语2025-09-19 12:25:52 - 阅读时长2分钟 - 904字
国际核医学组织联合发布新临床指南,详细规范18F-氟吡立扎PET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标准,涵盖患者选择、成像协议及结果解读等关键环节;该指南基于多期临床试验证据,证实氟吡立扎相比传统SPECT显像剂具有图像质量更优、诊断准确性更高和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敏感性更强的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肥胖或左心室较小患者群体,旨在通过标准化实践提升临床决策质量、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为全球核医学工作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操作框架。
冠状动脉疾病PET成像18F-氟吡立扎心肌灌注显像早期诊断风险分层患者预后核医学指南医疗服务健康改善
新国际指南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PET成像提供专家指导

美国核医学与分子成像学会(SNMMI)、美国核心脏病学会(ASNC)、欧洲核医学协会(EANM)和美国核医学学院(ACNM)已发布一项针对18F-氟吡立扎PET心肌灌注显像(MPI)及血流定量的新临床指南。该指南同时发表于《核医学杂志》和《核心脏病学杂志》,旨在协助核心脏病学从业者优化18F-氟吡立扎PET在MPI中的应用,包括患者选择、成像协议及结果解读等方面的建议。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数百万人住院、功能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CAD的早期准确诊断与风险分层对指导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MPI是非侵入性评估心肌缺血的基石。

MPI可通过SPECT或PET实施。18F-氟吡立扎是一种新型PET放射性示踪剂,相较于传统SPECT显像剂展现出更优的成像和生理特性。临床研究表明,其在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和检测临床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方面均优于传统SPECT显像剂,尤其适用于SPECT效果可能受限的患者群体,如肥胖或左心室较小者。

“多项II期和两项I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了18F-氟吡立扎作为CAD非侵入性评估有价值PET放射性示踪剂的效用,”雷内·R·塞瓦格·帕卡德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指出,“凭借其优异的分子成像特性和延长的半衰期,18F-氟吡立扎有望成为心脏负荷PET成像的重要试剂,为临床医生提供评估CAD的可靠工具。”

该指南包含18F-氟吡立扎PET的临床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并阐述了使用该试剂进行心脏负荷测试人员的资质与职责、操作规程(含潜在修改方案)、生物分布与剂量测定,以及18F-氟吡立扎PET工作流程,同时纳入了技术员操作要点。

“本文件旨在促进CAD评估中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核医学实践,”作者强调,“我们期望该指南能增强临床决策能力、标准化诊疗操作、提升诊断准确性并优化资源利用,从而确保患者安全并改善预后。”

SNMMI、ASNC、EANM和ACNM定期制定核医学实践的新操作标准/指南,以推动核医学科学发展并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每项标准/指南作为这些组织的政策声明,均需经过严格的共识流程,接受广泛审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