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探寻癌症研究中这一新异常现象的成因。自1990年代以来,早发性癌症——即影响50岁以下人群的癌症——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
癌症通常多发于老年人群,美国88%的癌症患者年龄超过50岁。老年人因漫长生命历程中积累的多种风险因素,患癌概率通常更高。然而,新研究观察到年轻群体及特定癌症类型的诊断率正在上升。《英国医学杂志·肿瘤学》期刊研究显示,1990至2019年间全球早发性癌症增长79.1%,其中乳腺癌、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致死率尤为令人担忧。这一发现与《柳叶刀公共卫生》报告一致,该报告指出美国34种癌症类型中有17种呈持续上升趋势,主要影响2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
早发性癌症在青年人群中的发展速度可能快于老年人群的典型癌症。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年轻人常被晚期确诊,但其癌症症状仍常被忽视。由于早发性癌症尚未被常规考虑,青年人早期症状常被归因为良性健康问题而误诊。美国一项针对近900名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调查显示,54%的患者最初被误诊为痔疮。"36%的患者在确诊结直肠癌前曾求诊于三位及以上医生,"非营利组织结直肠癌联盟(Colorectal Cancer Alliance)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萨皮恩扎表示。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指出,慢性炎症、医疗资源不平等及肠道微生物组变化等均为潜在风险因素。"若仅存在单一风险因素,我们早已发现它。这说明问题很可能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胃肠病学家兼癌症专家索尼娅·库普弗博士表示。库普弗等众多研究者正对比年轻世代与前代人的生活方式差异,探究现代生活变迁的影响。当前主流假说认为,199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可能比前辈更易暴露于某些环境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包括微塑料和西方饮食的扩散,两者均在研究中被探讨与癌症的潜在关联。
奥塔哥大学结直肠外科医生弗兰克·弗赖泽尔博士指出,近几十年来人类对微塑料和全氟烷基物质(PFAS)的环境暴露持续增加,其与癌症的关联虽"微弱但日益增强"。塑料污染研究显示,全球塑料产量从1990年的约1.2亿吨增至2023年的4.6亿吨以上,恰与早发性癌症病例增长同步。塑料降解后产生的微纳米级颗粒可被人体摄入或吸入,而广泛用于纺织品和食品包装的PFAS同样进入人体。弗赖泽尔表示,两者均在人体器官和癌组织中"以高于正常组织的水平被检出"。尽管微塑料与癌症的直接关联尚未确立,但环境中的微塑料暴露可能导致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降低——这正是癌症风险因素之一。微生物组网络变化可能为肿瘤生长创造条件。
肥胖、高度加工食品和久坐生活方式会引发慢性炎症,这也是癌症风险因素。肥胖归因于高摄入加工食品与糖分的西方饮食,这种饮食模式在年轻世代中尤为普遍。《营养学前沿》 2022年综述研究指出,高脂肪、油炸食品及含糖饮料与甜点的饮食模式与青年人群结直肠癌高发率相关,同时发现维持富含果蔬微量营养素的健康饮食对预防具有"保护作用"。
尽管数据令人担忧,近年癌症研究在筛查与治疗方法上取得重大进展,显著降低了总体死亡率。2025年美国癌症协会年度报告显示,1991至2022年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34%,"避免了约450万例死亡"。该报告同时指出,自1970年以来儿童死亡率下降70%、青少年下降63%,"主要归功于白血病疗法的改进"。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及时接种HPV和乙型肝炎疫苗——两者分别与宫颈癌、咽喉癌及肝癌相关。癌症研究将持续发展,在实现所有癌症有效治疗前,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限制有害物质使用及防晒等健康生活方式,仍是降低患癌风险的最佳预防手段。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