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常见止痛药或可预防子宫内膜癌Researchers identify common painkiller that may prevent endometrial cancer | Daily Nation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nation.africa肯尼亚 - 英语2025-10-26 23:59:53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32字
一项发表于2025年《欧洲医学杂志》的同行评审研究表明,常见非处方止痛药布洛芬可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这种最常见类型的子宫癌主要影响绝经后女性。研究分析了42,394名55至74岁女性16年随访数据,发现每月服用至少30片布洛芬的女性患癌风险比每月服用不足4片者低25%,该保护效应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尤为显著。研究同时指出肥胖作为主要可预防风险因素的作用机制,并强调需通过前瞻性试验验证布洛芬的抗癌机制,特别是在有心血管合并症女性中的应用潜力,临床医生在制定癌症风险干预策略时应区分不同非甾体抗炎药的特性。
健康子宫内膜癌布洛芬癌症预防非甾体抗炎药超重肥胖癌症风险因素前列腺素肿瘤生长癌症干预策略
研究发现常见止痛药或可预防子宫内膜癌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inflammatory药物,通常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烧和减轻炎症。

健康记者 莱昂·利迪古

国家媒体集团

需知要点:

  •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子宫癌类型,主要影响绝经后女性。

研究人员已证实,常见非处方止痛药布洛芬可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这是最常见的子宫癌类型,主要影响绝经后女性。

发表于2025年《欧洲医学杂志》的一项同行评审研究表明,该药物的潜在抗癌保护作用还可能延伸至肠癌、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这种非甾体抗炎药通常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烧和减轻炎症。

子宫内膜癌始于子宫内膜(子宫内壁),是全球仅次于宫颈癌的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根据肯尼亚血液病与肿瘤学会数据,该病在肯尼亚发病率较低(1.7%),但仍是重大健康威胁,通常在60-64岁绝经后女性中确诊。

另见:关于怀孕期间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自闭症关联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分析了1993年至2001年间16年内55至74岁42,394名女性的数据。在平均12年随访期中,共确诊678例子宫内膜癌病例。

关键发现是,报告每月服用至少30片布洛芬的女性,相比每月服用不足4片者,患癌风险降低25%。该保护效应在有心血管疾病史的女性中最为显著。

非甾体抗炎药与癌症预防的关联并非新发现;临床证据可追溯至1983年,当时研究显示舒林酸(一种与布洛芬相似的老处方非甾体抗炎药)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

研究人员解释,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可预防风险因素是超重或肥胖,因过量体脂会提升雌激素水平——这种激素可能刺激癌细胞生长。

其他风险因素包括高龄、激素替代疗法(特别是单雌激素疗法)、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新研究指出,初潮过早、绝经过晚或未生育同样增加风险。典型症状包括异常阴道出血、盆腔疼痛及性交不适。

布洛芬的作用机制

莫戈蒂奥次县级医院顾问医师亚历克斯·恩根医博士解释,布洛芬通过阻断前列腺素生成发挥作用,前列腺素是体内引发疼痛、发烧和炎症的天然物质。

"布洛芬通过抑制COX-1和COX-2酶实现此效果,这两种酶负责前列腺素的产生,"他说明。

"该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临时缓解,包括痛经、轻中度疼痛(如头痛、偏头痛、背痛和牙痛)、发烧,以及关节炎、扭伤等损伤引发的炎症,"医师补充道。

他指出除最新发现外,多项研究表明布洛芬还可能影响癌症相关基因,使癌细胞更脆弱且对化疗更敏感。

"研究还证实,布洛芬可抑制肿瘤生长、阻断血管生成(肿瘤生存所需的新血管形成)并干扰转移(癌细胞扩散)。"

注意事项

尽管结果积极,研究人员强调布洛芬虽具保护潜力,但该观察性研究性质需谨慎对待。

"需开展前瞻性、严格控制的试验以验证发现并探索保护作用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对临床医生而言,结果凸显在制定癌症风险干预策略时区分不同非甾体抗炎药的重要性,"研究人员指出,同时强调布洛芬在心血管疾病女性中的潜在价值需深入研究后方可纳入预防实践。

世界卫生组织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七种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混合性癌、中肾管癌和未分化癌。

上月发表于《前沿》杂志的肯尼亚研究分析了阿迦汗大学医院和莫伊教学与转诊医院123名患者数据,发现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55.2%),其次为浆液性癌(26%),肥胖是最常报告的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分析了2012至2022年间两家医院确诊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活检与切除标本。通过患者病历收集生物数据(年龄、性别)及临床信息后,初始确定166例病例,其中43例因组织不足、缺失标本块或经共识审查排除非子宫内膜样癌诊断,最终纳入123名患者。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