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报道——最新靶向试验模拟研究显示,低创伤骨折后启动双膦酸盐治疗者,其后续死亡风险显著低于使用地诺单抗(普罗力)者。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候选人麦克·林报告指出,在经历低创伤骨折的50岁以上成年人群中,使用双膦酸盐者相比地诺单抗,48个月后男性和女性的生存概率分别高出24.4%和28.1%。按风险比例换算,男女性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1%(HR 0.79,95% CI 0.74-0.85)和29%(HR 0.71,95% CI 0.67-0.76)。
"这提示双膦酸盐可能存在骨骼外获益,值得深入研究",林博士在美国骨与矿物研究学会(ASBMR)年会上强调。他指出,当前骨折患者普遍存在多病共存现象(60%以上),但该人群在随机临床试验中常被低估、治疗不足。
研究团队模拟对比了两类骨吸收抑制剂:通过减缓破骨细胞活性预防骨分解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以及作为单克隆抗体的地诺单抗。研究纳入117,031名澳大利亚成人数据,平均年龄75.8岁,女性占63%。主要骨折类型按发生率排序为远端(44.6%)、近端(28.3%)、髋部(20.3%)和椎体骨折(6.8%)。
所有受试者均为2010-2018年间发生低创伤骨折的初治患者,排除既往骨质疏松治疗、其他骨折史、佩吉特病及转移性肿瘤史。患者需在骨折后12个月内接受医保补贴的阿仑膦酸钠(Binosto/Fosamax)、利塞膦酸钠(Actonel/Atelvia)、唑来膦酸(Reclast)或地诺单抗治疗。
当按五类多病共存集群分析时:
- 低合并症群(0-1种并发病):骨关节炎、视觉障碍等
- 心血管代谢群:高血压、糖尿病、视觉障碍等
- 老年群:痴呆、谵妄、神经系统疾病、尿路感染等
- 复杂心血管群:心力衰竭、慢性肾病、难治性糖尿病、心律失常等
- 精神健康群: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等
结果显示:
- 低合并症群男女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6%(HR 0.74)和40%(HR 0.60)
- 心血管代谢群男女降低26%(HR 0.74)和30%(HR 0.70)
- 复杂心血管群男女降低18%和19%
- 老年群女性降低16%(HR 0.84),男性无显著差异(HR 0.94)
- 精神健康群则未见显著差异
在二次骨折预防方面,两类药物表现相当。但精神健康群女性使用地诺单抗预防二次骨折效果更佳(HR 1.52,CI较宽)。
研究局限包括缺乏骨密度和生活方式数据,未纳入非医保处方及住院唑来膦酸使用情况。林博士声明无商业利益冲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