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不仅是夏日美味,其科学加工后更可能成为守护大脑健康的重要资源。最新发表于《抗氧化剂》期刊的研究显示,肯特大学团队通过将受损樱桃转化为果肉粉,成功浓缩了花青素和低含量槲皮素等抗氧化成分。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线虫模型实验中,这种果肉粉显著降低淀粉样蛋白β(Aβ)毒性——该病理过程被视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诱因。值得关注的是,果肉粉的效果显著优于普通果汁,这提示食品基质对生物活性的重要性。
全球痴呆症患者已超5700万,预计2050年将突破1.39亿。这项研究为开发可持续膳食干预方案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将原本可能被填埋的废弃樱桃转化为功能性食品成分,既解决资源浪费又开辟潜在治疗路径。但研究团队强调,当前发现仍属临床前研究,尚无法证明其对人体预防效果。
果肉粉与果汁的抗阿尔茨海默病效果对比
研究团队将受损樱桃制备成果汁、果渣和果肉粉三种形态,在表达人类Aβ蛋白的秀丽隐杆线虫模型中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富含花青素的果肉粉显著降低了Aβ导致的麻痹症状,而果汁形态则未显现显著效果。这种差异揭示了食品基质的关键作用:干燥研磨工艺可保存花青素及协同因子(如纤维结合多酚、微量植物化学物质),通过稳定抗氧化剂结构、调控肠道释放节奏实现协同效应。相较之下,水基果汁的花青素易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而降解,这可能是其效果减弱的主要原因。
樱桃抗氧化成分的神经保护机制
花青素(赋予樱桃深红色的天然色素)和槲皮素是樱桃的核心活性成分。已有研究证实这些化合物具有降低氧化应激、调节炎症反应等作用,在某些模型中甚至能干预Aβ蛋白聚集。然而,这两类物质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有限,且血脑屏障穿透率存在个体差异。肯特大学的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形态的活性差异,进一步验证了食品基质对功效的影响——果肉粉形态能更有效地将活性代谢物输送至靶组织。
淀粉样蛋白β毒性与阿尔茨海默病
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可溶性Aβ寡聚体被普遍认为是突触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关键驱动因素。这些病理变化会逐步损害神经元通讯与存活能力,近年研究更发现Aβ寡聚体可干扰NMDA受体信号传导,促进tau蛋白聚集并引发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因其快速的体内筛选特性,成为评估膳食干预手段的理想工具。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全球影响
作为主要致病类型,阿尔茨海默病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70%。全球患病人数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7800万,2050年突破1.39亿。在美国,约690-720万65岁以上老人受该病影响。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可延缓进展,但开发包括膳食干预在内的综合管理方案仍具重要价值。
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症状
病症表现为进行性认知衰退,常见症状包括:
- 近期记忆障碍(如忘记刚发生的事)
- 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下降
- 语言表达及理解困难
- 人格与行为异常
- 空间定向能力减弱
这些症状通常随时间加剧,家属往往是最早察觉者。早期医学评估有助于制定照护计划,并通过管理心血管健康、睡眠质量及社交活动等风险因素延缓病程发展。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