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与特定脑区变化相关
撰稿人:Elethia W. Tillman, PhD
审阅人:Olivia Moffitt, MD(休斯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精神病学助理教授)
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普遍存在神经精神症状(NPS)。在MCI患者中,这类症状会加速向AD的认知衰退进程,但其背后的大脑解剖变化机制尚不明确。蒙特利尔大学心理学系及蒙特利尔老年病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期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激越、失抑制和易激惹分别对应不同的大脑区域变化,并揭示了各组皮质体积、厚度和表面积的具体改变。
核心结论
- 认知疾病中精神症状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
- 本研究首次确认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和认知正常者中,激越、失抑制和易激惹分别对应特定脑区变化。
- 研究揭示了过度活跃的神经精神症状(hyperactive NPS)与特定大脑形态变化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中精神症状的负担
AD患者常表现出以激越、失抑制和易激惹为主的过度活跃神经精神症状(hyperactive NPS)。既往影像学研究显示,这些症状可能同时发生且与皮质萎缩相关,但未区分皮质表面积与厚度的独立效应。新研究通过分析1440名参与者(AD 216人、MCI 564人、认知正常660人)的MRI数据,发现各组中激越、失抑制和易激惹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所有参与者的主要照料者通过神经精神量表(NPI)评估12项症状,其中激越、失抑制和易激惹被设定为研究焦点。
脑-行为关联的关键发现
研究发现三种症状与特定脑区形态变化显著相关:
- 激越:在MCI与认知正常组比较中,顶叶上缘皮质表面积与激越显著相关(F=1.12;P<0.001;r=-0.18)。AD患者左侧颞上皮质和梭状回皮质厚度与激越的关联更强(P<0.001;r=-0.12)。
- 失抑制:AD组的右侧额下盖皮质和颞下皮质厚度与失抑制的关联显著强于MCI组(F=17.06;P<0.01;r=-0.15)。
- 易激惹:认知正常组的右侧额下盖、额上皮质和颞上皮质体积与易激惹的关联显著强于MCI组(F=18.34;P<0.001;r=-0.15)。
临床意义
研究首次系统性揭示了不同认知状态下的精神症状对应特定脑区变化。这种特异性提示,针对不同症状开发个体化干预策略可能更有效。例如,调控右侧颞上皮质厚度可能对AD患者的易激惹管理具有潜在价值。
研究局限与展望
认知正常组中仅有少量参与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且未纳入疾病起始年龄作为协变量。此外,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需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验证机制。研究团队强调,各组中神经精神症状普遍较轻,结论需谨慎应用至重度症状人群。
发表时间:2024年7月8日
自由医学作家Elethia W. Tillman博士通过跨领域内容创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实用医疗信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