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veInsight发布的《2025年食管癌药物研发洞察报告》全面呈现当前全球80余家药企研发的100余种在研药物的最新进展,涵盖从临床前研究到NDA申报的全流程。报告显示默沙东于2025年8月20日启动Sacituzumab Tirumotecan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及氟嘧啶化疗的I/II期伞式平台研究,针对HER2阴性晚期胃食管腺癌一线治疗;罗氏同日启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泰瑞珠单抗和紫杉醇/顺铂方案的II期临床试验。
领先研发企业
当前主要研发企业包括:OncoTherapy Science/Shionogi、Oncolys BioPharma、Lyvgen Biopharma、Adlai Nortye Biopharma、恒瑞医药、Mirati Therapeutics、罗氏、诺华、百济神州等。重点药物包括:
- Panitumumab(帕尼单抗):抗EGFR单抗
- Capecitabine(卡培他滨):口服氟尿嘧啶前体药
- Ramucirumab(雷莫芦单抗):VEGFR2靶向单抗
- LVGN-6051:Lyvgen研发的xLinkAb抗4-1BB激动剂单抗
关键药物进展
III期药物:S-588410
由OncoTherapy Science授权Shionogi开发的亚单位疫苗,采用HLA-A 2402限制性表位多肽混合物,通过皮下乳剂给药。目前正开展针对食管癌的III期临床。
II期药物:Telomelysin(OBP-301)
Oncolys开发的端粒酶启动子驱动的溶瘤腺病毒。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端粒酶,在黑色素瘤单次注射后观察到未注射肿瘤退缩的远隔效应,现开展食管癌II期研究。
I期药物:LVGN-6051
Lyvgen研发的双靶向4-1BB激动剂单抗,通过同时结合4-1BB和FcγRIIB实现肿瘤微环境特异性激活,在食管癌I期试验中展示良好安全性。
研发趋势分析
- 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肌肉注射
- 分子类型:单抗占比42%,小分子35%,多肽23%
- 联合疗法:78%的III期药物采用联合治疗方案
- 作用机制:48%为免疫检查点调节剂,32%为靶向治疗,20%为新型疫苗
报告提供全球200余家企业的研发管线全景分析,涵盖贝达药业、信达生物、礼来、阿斯利康等企业的布局,并深度解析辉瑞、强生、拜耳等跨国药企的研发战略。通过DelveInsight开发的动态预测模型,预计到2030年将有8-10种新型药物获批,推动食管癌治疗市场规模突破120亿美元。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