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的二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新发布的注册数据显示:无论使用球囊扩张型还是自膨式装置,住院期间、30天时及3年时的死亡或卒中率均相似。
不过早期存在一些差异:球囊扩张型经导管心脏瓣膜(THV)与更高的跨瓣平均梯度和更频繁的瓣环破裂相关;而自膨式THV则与更常见的中重度主动脉反流、额外THV使用以及更高的永久起搏器植入风险相关。
这项研究结果本月早些时候在线发表于《循环》杂志(Circulation)。
主要研究者丹尼尔·贾科波(Daniele Giacoppo)博士指出,约0.5%-2%的人群天生具有二叶主动脉瓣。这类人群通常比三叶主动脉瓣患者早10-20年发生主动脉瓣狭窄。随着TAVI技术向更年轻人群扩展,这种解剖特征在高容量TAVI中心的占比已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的随机试验,包括近期的PARTNER 3、Evolut Low Risk和DEDICATE-DZHK6研究,都因解剖和技术考量系统性排除了二叶瓣患者。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法里斯·扎尔(Firas Zahr)博士评论称,二叶主动脉瓣仍是热门话题。目前尚不明确这类患者应选择TAVR还是SAVR,以及TAVR患者应使用哪种类型装置。现有数据显示,研究的平均年龄仍处于70多岁,平均STS评分超过3分。由于观察性研究存在潜在偏倚可能,尤其在二叶瓣患者中尚无统一选择标准。
研究团队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等统计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21年12月间29个中心收治的1443例患者(中位年龄78.7岁,39.4%为女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60%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型THV,40%使用自膨式设备。两种瓣膜类型在死亡或卒中的复合主要终点上无显著差异:
临床终点 | 球囊扩张型 | 自膨式 | 风险比(95%CI) |
---|---|---|---|
住院期间 | 4.0% | 5.7% | 0.93 (0.45-1.93) |
30天时 | 5.1% | 6.1% | 1.02 (0.51-2.02) |
3年时 | 23.7% | 26.2% | 0.99 (0.65-1.51) |
术后并发症差异显著:球囊扩张型组瓣环破裂率1.3% vs 0.5%;跨瓣梯度10.0 vs 8.0 mmHg;30天起搏器植入率11.9% vs 18.6%;而自膨式组额外瓣膜植入率5.3% vs 1.3%;中重度瓣周反流13.1% vs 3.3%。
研究者指出,这些差异可能影响特定患者的决策,如钙化瓣膜或较小瓣环的患者。两位专家均呼吁开展对比TAVI与SAVR的随机对照试验,尤其是NOTION-2研究提示外科手术可能更安全。同时强调长期随访数据的重要性,以判断当前策略的合理性。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