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早期运动皮层功能失连接与代偿性神经反应性:一项连续波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摘要
对运动皮层重塑机制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优化急性期康复策略。本研究旨在通过连续波功能性近红外光谱(cw-fNIRS)技术,评估脑出血(ICH)患者与年龄、性别及合并症匹配对照组的患侧与未患侧运动皮层/前运动皮层/体感皮层的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及神经反应性差异。研究纳入35例急性-亚急性单侧脑出血患者并根据病灶侧别分组,同时纳入近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健康匹配者作为对照组(n=39)。通过基于种子点(初级运动皮层priMC)的相关分析评估两半球RSFC,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回归分析手部运动任务(FT)诱发的氧合血红蛋白(ΔHbO)变化。研究发现:左侧脑出血患者患侧priMC与患侧前运动皮层(preMC)的静息态一致性增强(β=0.83,95%CI=0.19-1.47,p=0.01);而右侧脑出血患者未患侧priMC与患侧preMC的一致性减弱(β=-0.6,95%CI=-1.12至-0.09,p=0.02)。在左侧脑出血患者中,左手FT任务与患侧preMCΔHbO增加相关(β=0.01,95%CI=0.003-0.02,p=0.01);右侧脑出血患者则表现为左手FT与未患侧preMCΔHbO增加相关(β=0.02,95%CI=0.006-0.04,p=0.01)。研究提示无论病灶侧别,左侧前运动皮层均参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运动皮层重组。后续需开展纵向研究以明确运动皮层重组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指导急性期运动康复方案制定。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脑出血(ICH);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
学科分类:医学与药理学-神经科学与神经病学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