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脑寄生虫类型
9 Types of Brain Parasites
By Peter Pressman医学博士
更新于2025年1月20日
医学审阅:Smita Patel骨科博士
寄生虫感染可侵袭人体几乎所有部位。脑寄生虫特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可能造成最严重损害并引发强烈心理不适。这些疾病不仅可能致命,还可导致终身残疾。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降低死亡率及减轻严重后遗症至关重要。
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
全球有大量人群存在某种形式的寄生虫感染,仅蛔虫感染者就超十亿。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手套)、彻底清洗蔬果、充分烹饪肉类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脑寄生虫引发哪些症状?
部分感染者可能无症状,但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和神经系统问题,常见于弓形虫病、脑囊虫病、脑疟疾、棘球蚴病等感染。
1. 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当接触含猪带绦虫卵的人类排泄物时感染。注意手部和厨房卫生可避免虫卵摄入。
虫卵摄入后会在人体多种组织(尤其是脑和肌肉)发育为绦虫幼虫,引发癫痫等症状。未煮熟猪肉可能含绦虫幼虫,进入肠道后成虫每天可产卵数千颗。虫卵经口摄入后,胚胎可穿透肠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脊髓,引发颅内压升高、头痛和癫痫。
该病在养猪业发达且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如南美和印度)最为流行,全球感染人数超5000万。囊虫病是全球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主要因拉丁美洲移民输入病例增加。治疗包括阿苯达唑和吡喹酮联合类固醇治疗脑肿胀。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污染肉类,只食用彻底烹饪的猪肉。
最常见脑寄生虫是什么?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在发展中国家更常见,但感染人数仍很可观。脑囊虫病是全球最普遍的寄生虫感染。
2.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由刚地弓形虫引起,全球广泛传播。美国约11%人群抗体检测呈阳性。
弓形虫可寄生于脑和脊髓形成囊肿,免疫系统正常者通常受控无症状。但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易暴发感染,MRI可见脑部环形脓肿,可能引发癫痫、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弓形虫病是艾滋病定义性条件之一。治疗首选乙胺嘧啶、亚叶酸钙和磺胺嘧啶,颅内压升高需加用类固醇。预防需避免免疫抑制,免疫低下者需预防用药。
预防建议包括避免接触猫砂(建议户外使用或戴手套)、只食用全熟肉类、彻底清洗蔬果、园艺时戴手套。
3. 脑疟疾
疟疾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威胁之一,千年来已致数亿人死亡。主要经感染蚊虫传播,直接侵袭脑组织是其致病机制之一。
脑疟疾可致意识改变或癫痫,未经治疗通常进展为昏迷或死亡,治疗后死亡率仍达15-20%。幸存者特别是儿童可能出现失明、耳聋、癫痫或认知障碍。主要流行于非洲等疟疾疫区,旅行者可通过预防用药和其他措施预防感染。
感染需立即使用奎宁类(如奎尼丁)或青蒿素类(如青蒿琥酯)治疗,后者为重症首选药物。
4. 非洲人类锥虫病
非洲人类锥虫病(昏睡病)由布鲁氏冈比亚锥虫或罗得西亚锥虫引起,经舌蝇传播,叮咬处形成2-5厘米疼痛损伤伴皮疹。
经数月(有时数年)后,寄生虫从血液进入脑部引发脑膜脑炎。症状包括头痛、思维困难、性格改变及震颤等运动障碍。未经治疗必致死亡。诊断需脑脊液显微镜检查。治疗药物包括二氟甲鸟氨酸或美拉索尔,虽有严重副作用但优于任其发展。
5.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又称包虫病)由吸虫类寄生虫引起,全球2017年近9900万人接受治疗。接触含血吸虫幼虫的淡水致感染,幼虫穿透皮肤进入血管,借血管吸盘附着存活达30年。
全球年感染约2.4亿人,多数无症状。急性期可能出现瘙痒皮疹,1-2月后出现发热、寒战、咳嗽和肌痛。血吸虫可侵犯脊髓导致脊髓病(脊髓压迫),引发疼痛、尿潴留和感染平面以下瘫痪,严重者永久瘫痪。也可影响脑部导致癫痫或颅内压升高。
感染者不论症状均应治疗,首选药物为吡喹酮。寄生虫入侵神经系统时需加用类固醇控制炎症反应。
6. 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包虫病)由细粒棘球绦虫或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美国罕见,主要流行于非洲、中亚、南美南部、地中海和中东地区。
感染初期无症状,脑部囊肿可能多年后才引发癫痫或颅内压升高。脊髓囊肿可致脊髓压迫和瘫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罕见,更常累及肺肝等器官。CT扫描可发现囊肿,常为其他检查偶然发现。治疗可能需要手术切除配合阿苯达唑或吡喹酮药物。
7.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由线虫引起,常见于未煮熟猪肉(亦见于其他肉类)。美国因食品加工改进感染率下降。
幼虫侵袭小肠壁发育为成虫,产卵在肌肉形成囊肿。严重感染可致脑膜炎和脑炎,常见头痛,CT显示脑部多发小囊性病变。治疗采用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重症加用强的松。
8. 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由吸虫感染引起,通过食用未煮熟蟹或螯虾感染。美国中西部有报道,东亚地区更常见。
寄生虫较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但可通过血流或颅底孔隙进入脑部,释放炎症物质并破坏组织,导致头痛、癫痫和中风。
9. 血管圆线虫病
血管圆线虫病由广州血管圆线虫引起,东南亚高发,加勒比地区亦有病例。经食用未煮熟蜗牛、蛞蝓、蟹或虾感染。
幼虫迁移至脑部引发头痛、恶心和颈项强直。不同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该病无特异性治疗,通常2-8周自愈。
如何检测脑寄生虫?
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寄生虫病变和脓肿,CT扫描和神经影像检查亦有助诊断。
总结
全球大量人群携带可能最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从皮疹到癫痫等症状均需重视,治疗因寄生虫种类而异。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彻底烹饪肉类可有效预防多数感染。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