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来了,喜爱米饭的人们要注意了——全球气温上升可能会导致含砷污染的稻米问题加剧。
正在发生什么?
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将全球变暖与稻米中较高的砷含量联系起来,这可能对健康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根据研究,“温度升高超过2°C(3.6华氏度),加上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会导致稻米中无机砷的含量增加。”
该大学环境健康科学系副教授刘易斯·齐斯卡(Lewis Ziska)评论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砷含量的增加可能会显著提高心脏病、糖尿病以及其他非癌症健康问题的发病率。”
为什么砷污染是一个如此重要的问题?
稻米中的砷含量尤其令人担忧,因为稻米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主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现,全球超过50%的人口依赖稻米满足其80%的食物需求。
研究估计,到2050年,由于食用含砷稻米而导致的癌症病例将大幅增加,主要影响肺部和膀胱健康。研究表明,中国将受到最严重的健康冲击,约有1340万例癌症与稻米中的砷暴露有关。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当孕妇摄入砷时,会产生可怕的后果,例如增加胎儿或婴儿死亡的可能性,并提高婴儿出生体重过低或出现神经认知发育问题的风险。
如果稻米中的砷含量继续上升,更多的人和社区的健康将受到负面影响。此外,如果母亲接触到含砷污染的食品,后代也可能面临风险。
针对含砷稻米,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好消息是,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预计的砷污染水平。研究提出了一些选择,包括培育能够减少砷吸收的稻米品种、改善稻田的土壤管理以及优化作物的加工流程。
还有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基因工程稻米和实验室培养稻米,这不仅可以降低全球饥饿水平,还可以减少含砷谷物的消费。
齐斯卡表示:“我们的研究强调了采取行动减少稻米中砷暴露的紧迫性,特别是随着气候变化继续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