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广泛用于干洗和家用产品(如粘合剂、去污剂及金属抛光剂)中的化学物质四氯乙烯,会使严重肝纤维化的风险增加三倍。这一发现于11月12日由《科学每日》杂志报道。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考察了四氯乙烯水平与严重肝纤维化患者间的关联,揭示了环境因素对肝脏健康长期被忽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四氯乙烯可能解释为何在健康状况和人口统计特征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一人会罹患肝病而另一人却安然无恙,"美国科学院院士、肝病学家、肝移植专家兼研究主要作者布莱恩·P·李(Brian P. Lee)博士指出。
该物质属于用于去除脂肪杂质的人工溶剂。人体可能通过新干洗衣物释放的蒸汽吸入其挥发物,或经受污染土壤渗透的饮用水摄入。它同时被归类为潜在致癌物。
基于2017-202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分析,7%的美国成年人体内检出四氯乙烯。这类人群患严重肝纤维化的概率是其他人的三倍,且不受年龄、性别或教育程度影响。血液中该物质浓度每增加1纳克/毫升,纤维化风险将激增五倍。
值得注意的是,较高浓度更常见于经济条件优越人群,推测与其频繁使用干洗服务有关。但研究人员强调,干洗店从业人员因长期直接接触该物质,承受着最高风险。
研究指出,当存在四氯乙烯时,传统风险因素(如酗酒、肥胖、脂肪肝病)将不再起决定性作用。李博士表示,许多患者常困惑于缺乏常规风险因素却患上肝病,他着重强调该物质往往是关键诱因,并提醒这仅是影响肝脏的众多环境毒素之一。
"我们期望本研究能帮助公众和医疗工作者认清四氯乙烯暴露与严重肝纤维化间的关联。若对更多接触该物质的人群实施肝纤维化筛查,疾病可被及早发现,患者恢复肝功能的机会也将大幅提高,"李博士总结道。
【全文结束】


